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美国近九成婚纱在中国制造”!美国新娘们急了

美国滥施关税引发全球声讨,也在其国内激起反对浪潮,各方强烈谴责关税政策。美国服装与鞋类协会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史蒂夫·拉马尔,就向南都、N视频记者担忧道,不少企业依赖外国原材料,而这些原材料在美国没有或几乎没有替代品。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与美国经贸往来日渐密切,美国成为广东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之一。在关税冲击持续加剧的形势下,广东服装产业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4月18日至22日,记者深入一线,探访多家服装企业的突围路径。

来自广州大塘的小服装厂老板对产品信心十足,找到了愿为品质买单的欧洲客户;潮州老牌婚纱晚礼服企业则在欧洲开设了自有婚纱品牌实体店,站稳当地市场;而早在几年前就被美方列入实体清单的服装制造龙头企业,早已摸索出“自主航行”的经验。

美关税政策反噬本国

4月22日,婚纱晚礼服行业的知名企业广东名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一片繁忙。

纯白色的布料堆放在桌面,女工们正忙着操控着缝纫机,一丝不苟地将小珠子缝在裙子上。已经完成的成品礼服悬挂在样品间,等待在即将到来的5月前被打包送往美国。

广东名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受访者供图

“我们正在赶的美国订单是之前下的,这批礼服会在4月底前全部完工。”名瑞集团总经理蔡中涵向南都记者介绍说。

作为行业龙头企业,名瑞集团每年约生产20万件婚纱礼服,销往海外的占比超95%,年销售额达3亿元,客户中不乏专为好莱坞明星定制重工礼服的设计工作室。

谈到近期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影响,他告诉南都记者,“美国客人最近经常来询问价格方面是否可以降低,但考虑到目前我们的利润,已经没有再下调的空间。”

据其介绍,该公司2024年出口美国的业务约占总量的30%,其中不少产品是自主设计,大多是供应美国大型连锁店的品牌。面对美国订单未来可能减少的情况,蔡中涵表示,“欧洲市场是我们后续稳定增长的筹码”。

美国滥施关税不仅冲击全球经济,同时也损害美国自身发展。美国民众的担忧正在预示着这一趋势。

在加利福尼亚州首府萨克拉门托市,经营了14年的“苏菲大码精品礼服店”占据整个街角,橱窗里陈列着标价500至6000美元的各式婚纱和礼服。

“据我了解,我们行业大多数婚纱和礼服都是在中国生产的。”店主丽莎·索菲安告诉南都记者,“中国有着最好的丝绸面料和成熟的服装生产及配套产业链,但现在这些裙子正面临被征收高额关税的处境”。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首府萨克拉门托市一家婚纱礼服店铺的陈列。受访者供图

“今年初,我订购了50件新款婚纱,中国厂商要求全款预付,这在过去是不可想象的。”索菲安表示,更让她焦虑的是,美国海关的清关时间可能从5天延长到半个月甚至更久,那些真正需要大码婚纱的女孩,可能因此推迟自己的婚期。

索菲安的店铺曾是新人备婚的热门首选,但现在生意大不如从前,越来越多美国的准新娘开始转向二手平台或租赁服务。“上周有位新娘跟我抱怨,她攒钱想买件中国定制的拖尾婚纱。但以现在的预算来看,可能连裙撑都买不起。”

4月19日,美国全国婚纱零售商协会方面向南都记者表示,美国近九成婚纱在中国制造,中国拥有生产高端礼服所需的熟练工人和基础设施。如果这些历经数十年构建的供应链转移至美国本土,将导致“重大经济动荡和成本飙升”,最终将成本转嫁给美国消费者。

目前,该协会已经联合多家美国主流婚纱制造商签署联名信,提交给特朗普政府,呼吁保护这一脆弱的产业。“我们目前只能咬牙承担这部分成本,但衷心希望政府能醒悟——滥施关税根本行不通!”

“国内14亿人的生意有得做”

地球另一边的大塘,是广州服装产业的聚集地之一,众多小工厂在此生产服装、鞋类和手袋,为SHEIN、TEMU等跨境电商平台上的店家提供货源。

广州东梵服装厂是一家专门做外贸的小企业。厂子负责人李先生告诉南都记者,这些年他在美国积累了十几个快时尚品牌老客户,“量不多,但利润高”。

谈及近期美国关税政策影响,李先生坦言,数日前曾接到美国客户的电话,对方询问订单价格能否降15%。还有一位合作5年的美国客户,上个月转单越南。

凭借积累多年的外贸服装经验,李先生开始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应对,同时他对自家产品充满了信心:“越南工人一天做200件,我们老师傅做一天80件,做工和质量能一样吗?”

李先生向南都记者分享道:“第一条路就是找新市场,欧洲订单虽然量小,但客户愿意为品质买单。前两周接了个德国小众品牌的订单,200件羊绒大衣,价格比美国订单高30%,还不用拼量。第二条路就是做自己的国内品牌,开拓国内市场,多一条路多一份稳定。”

“现在大家在谈的出口转内销,溢达集团已经进行了将近10年。”溢达集团品牌及零售副总裁、十如仕总经理蔡崴说。

4月18日,南都记者来到位于佛山高明的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见到了刚刚参加完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的蔡崴。他分享了这家龙头服装制造企业,从依赖外贸“借船出海”转变为内贸“自主航行”的转型之路。

溢达集团品牌及零售副总裁、十如仕总经理蔡崴。南都记者 杨苓妍 摄

2020年,拥有四十余年纺织服装全产业链运营经验的溢达集团旗下子公司,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溢达集团面临着欧美订单的大量流失,其中业务占比45%的美国市场几乎清零。当时,溢达这家曾每年向全球知名品牌供应超过1亿件衬衫的传统外贸型企业,面临着一场急迫且未知的转型。

蔡崴向南都记者回忆道,最初的转型过程充满坎坷,因为做欧美客户跟做国内客户是完全不同的思路和状态。

首先是订单模式不同,例如欧美订单涉及船运,更多的是采用FOB模式(Free On Board,“离岸价”),订单量较大、交期更长、确定性更强,企业可能会提前规划未来一年的产能计划、款式设计等。

国内订单模式的特点则是“短、平、快”,交期更短、订单量较小,对“小单快反”的要求也更多。“有时候遇到急单,需要把成品按颜色、尺码分好类后,直接给客户快递到门店。”

“以前做外贸需要的是一群英文好的人,现在做内销的思路完全就不一样了。”蔡崴向南都记者分享道,要做好转型,无论是产品还是员工的能力,都需要全面提升,更多的是要快速响应、满足客户的需求。

“只要找对客户、转变意识,国内14亿人的生意有得做。”他认为,“在如今的贸易环境下,计划不如变化快。我们需要思考如何拥抱这些变化,如何更好地为国内客户服务。”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蔡崴的社交账号签名栏写着这样一句话:“what doesn’t kill you, makes you stronger”(没有彻底击垮你的,只会让你更强大)。这句话似乎也是溢达过去几年发展的写照。

2016年,溢达集团推出男装品牌“十如仕”。对当时的溢达来说,打造这一新零售品牌、将有着数十年积累的“PYE派”品牌推向更大市场,都意味着这个曾经为欧美顶奢品牌服务的生产商,要开始直接面对消费者了。

“因为有为欧美顶奢品牌做生产的经验,所以我们的‘内功’可能更好。”蔡崴提到,自有品牌背靠的溢达供应链堪称世界顶级,从棉花原料、辅料包装,到贯穿全产业链的新科技应用、可持续发展概念,都保证了产品品质,并满足消费者多元化的着装需求。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受访者供图

近年来,“十如仕”先后推出了纯棉免烫衬衫、汗无痕POLO衫等46款产品,并创新性地采用无水染色、盐回用、靛蓝回用等技术,以及智能自动化生产设备等。

这些行业领先的技术和设备,不仅在自有产线和品牌使用,也为其他纺织企业和服装品牌提供技术与服务。将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专业知识和创新科技进行产业化,也成为溢达立足国内市场、快速变阵“品牌发展”和“科研产业化”增值业务的重要基石。

“十如仕”不仅在内地市场势如破竹,也已在香港开设10家门店。此外,品牌全球影响力不断提升,目前已在越南开设4家门店,今年5月还将在新加坡开设新的门店。

名瑞集团也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品牌”转型升级的广东代表。

据介绍,自2008年起,名瑞集团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并成功打造自有婚纱品牌——AMELIE。通过在欧洲地区开设实体门店,逐步站稳市场,目前产品销量已占据当地市场份额的5%。

“我们的新款婚纱上市节奏显著快于当地同行,款式选择丰富,设计风格新颖,列于引领之前列。”蔡中涵向南都记者介绍,AMELIE婚纱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得益于细心观察市场动向,认真研究消费者需求,并依托自有生产基地的优势,优化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的选择以及风格的突破。

蔡中涵还提到了自有品牌的好处:“容易控制成本,销售渠道都掌握在自己手中,有比较灵活的主动权。未来我们会继续开拓欧洲市场,增加品牌的海外影响力。”

微信公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