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上海首例!市场化庭外重组衔接重整程序盘活企业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不景气,有些企业陷入债务困局。上海一家“老牌房企”就在债务危机中濒临崩溃,15起案件涉诉,最高时债务达30亿,一度命悬一线。好在,一项创新机制为企业再生打开了机会之门,上海破产法庭与北外滩企业庭外重组中心首创“庭外重组与司法程序衔接”机制,搭建起市场化谈判与司法重整的桥梁,相比法院处理破产重整案件,庭外重组赋予债务人自主协商权利,更加灵活、高效,帮助困境企业快速引入投资,“低调”渡过危机,重获生机。

这家房企创立于1995年初,然而,自2021年起,企业受行业调整、关联担保等因素影响,深陷债务危机,银行贷款逾期,诉讼执行案件纷起,所持商场遭多轮查封。尽管多次尝试自救,但始终没能打破僵局。

困境企业总经理齐诚民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时公司资产、账户都被查封,面临着拍卖的风险,给很多租户和客户带来了困扰。“最高的时候债务达到30亿,压力非常大。”

麒乐公司是一家儿童体育教培机构,去年6月入驻这家房企旗下的商场,然而一个月后、招生旺季时,商场楼下却张贴了法院的执行公告,商户们还被要求限期搬离。

花了好几百万打造了门店,却因为一纸公告陷入招生困境,这让负责人刘麒焦头烂额。刘麒说,当时正值招生季,很多家长刚购买了课程,要退课,有些直接到周边竞争对手的门店去了。“我这边压力也挺大的,这家门店投入了五六百万,突然遇到这个问题,很难接受的!”

好在,不久后,事情发生了转机。去年9月,正逢上海破产法庭与北外滩企业庭外重组中心推出“庭外重组与司法程序衔接”机制,这家困境企业由庭外重组中心受理进入庭外重组。

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破产审判庭法官刘建雷表示,法院处理破产重整案件时有严格的程序性要求,相比之下,庭外重组可以让债务人更好地发挥能动性、主动性,通过谈判、协商的方式进行重组,这个过程中,债务人可以起到主导性作用。不仅如此,庭外重组的谈判具有保密性,能够最大限度维护困境企业的正常经营。

北外滩企业庭外重组中心设立了“企业重组官”的角色推进重组工作,还组建了“重组咨询专家库”“投资人库”“中介机构库”“行业专家库”专业资源库,为困境企业提供资源支持,度身定制专业重组方案。

北外滩企业庭外重组中心主任黄志瑾告诉记者,中心本身是一个平台,上面汇集了诸多专业人士。例如,专家咨询委员会帮助庭外重组中心遴选、判断项目是否具有重组价值,提供建议。“企业重组官”目前由14个具备一级破产管理人资格的律师事务所构成,在重整项目中负责梳理债权、对接法院、推进重组,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平台上还有税务、审计等第三方中介机构,各方可以互相匹配资源。

去年9月,这家企业启动庭外重组,选定上海市方达律师事务所担任“企业重组官”。历时五个月完成债务梳理,引入战略投资,保障核心商业体正常运营。

上海市方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李凯介绍:“作为重组官,我们通过梳理债务,把困境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弄清楚,进一步挖掘公司价值,制定了方案,得到了投资人的认可。并且,投资人本身就在北外滩企业重组中心的投资人库里,我们通过多次沟通,让投资人更了解企业的价值,让投资更安心、更有信心。”

近日,法院正式出具民事裁定书,批准重整计划,实现庭外重组与重整程序无缝衔接。这也是上海首例市场化庭外重组衔接重整程序的案件,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促进经济健康发展提供了“上海方案”。

作为首家“尝鲜企业”,这家困境企业总经理齐诚民高兴极了,“我们即将走上正常运营的道路,我们也会非常珍惜这次机会,把企业做好,更好地回馈我们原来的租户,不负大家的期待!”

看看新闻记者: 潘文婷

编辑: 钱浩明

责编: 吴依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