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美的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吸引大批市民驻足选购。
充分焕发三晋文化的时代光彩
金秋三晋,文脉奔涌。8月21日至25日举行的第七届山西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为主题,荟萃三晋文脉,擘画产业新章,充分焕发三晋文化的时代光彩。
文博会每两年举办一届,成为文化强省建设“强引擎”。在这里,文物活化成果、非遗创新产品纷纷亮相,为三晋优秀传统文化“破圈”提供了精彩范本,实现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资源实现有效对接,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同频共振,新型业态与消费模式层出不穷……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业成果,更多投资于人、更好惠及于民,不断增强人民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传统文化创新,融入现代生活。本届文博会展览面积达7万平方米,共有来自全国31个省(区、市)、港澳台地区以及36个国家的2000多家企业参展,展览规模创历届之最,累计观展达到48.9万人次,现场交易和线上销售总额突破2.8亿元,达成合作意向66.1亿元。一幅幅生动的文化交流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充分展现了山西文化强省建设的新成效新进步、开放山西的新气象新活力。
线下线上同步,场内场外共情。媒体直播屏实时转播,传送文博会的精彩瞬间。更有成千上万参观者,用手机、相机捕捉美好,细细品悟科技感与文化味,在光影交错间,留存和分享这份盛会饕餮,让人仿佛潜入文化的蓝海。
文化是流动的活水,科技是澎湃的浪涛。虚拟现实技术、智慧文物系统勾勒出未来文化的绚丽图景,机器狗灵动穿梭展厅,低空飞行器模拟考古场景,数字人互动妙趣横生……科技不再是冰冷的代码,而是成为激活传统文化的魔法棒,让千年文明突破时空桎梏,以年轻化、趣味化的表达直抵人心,三晋文化在科技的加持下绽放异彩。
文创之美,令人炫目。北魏蓝玻璃系列树脂冰箱贴、花木兰IP形象文创产品等,凭借独特的设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目光。文创产品不仅是商品,更是文化价值的载体。当鸱吻琉璃摆件点缀书房,壁画冰箱贴装饰家居,传统文化便走出深闺,融入日常,成为可触摸、可消费的文化体验。文化产业“富口袋”更“富脑袋”,正以创新之力撬动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明交流互鉴的种子,在这里萌发。本届文博会上,我省11个市的文化地标跨越山海,向63个国家和地区递出一张张文化名片。同时,36个国家的参展商带来异域文化产品,与山西非遗技艺碰撞出绚丽火花。“出海”与“引进”,文化的双向奔赴不仅提升了文化自信,更为文化创新注入了源头活水、增添了强大动力。
文化产业发展,还需多管齐下。以本届文博会的成功举办为契机,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环境,更好激发文化市场主体的活力与创造力,为文化产业发展松绑助力。创新发展“文化+科技”“文化+创意”,让山西文化吸粉吸睛更吸金。注重培养文化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文化队伍,为文化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未来已来,但不是凭空而来。无限的可能,藏在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的联通里。当文化消费热起来,更多的文创产品成为文化传播的使者、科技应用成为文化传承的纽带、国际对话成为文明互鉴的桥梁,文化强省建设必将实现新飞跃。
来 源:山西日报
责任编辑:秦小茜
校 对:辛 云
值班主任:费 煜
值班编审:王普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