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网讯:5月6日,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财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刘正昶在2025年第一季度业绩说明会介绍,公司新签合同额5,530亿元,同比增9.02%。国内招投标进度显著加快,全国EPC项目平均招标周期缩短至45天(2024年为58天)。
公司通过“城市包保制”强化属地深耕,在长三角、粤港澳区域中标率均有提升。同时,海外业务增速明显,体现出公司国际化发展优势。城市建设业务领域,公司始终以“建设城市、运营城市、发展城市”为核心理念,深度参与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重点布局:一是“三大工程”建设,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城中村改造,深度参与城市更新和城市体检行动。二是城市群与都市圈开发,聚焦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重点城市群,建立高端设计为导向的更新机制,推动存量提质改造与增量结构调整并重。三是多元化业务拓展,覆盖城市轨道交通、房屋建筑、城市综合管网等传统领域,并持续拓展水利、能源、农林牧渔工程等“第二增长曲线”业务,形成协同发展格局。
同时,公司将围绕“高质量市场营销、新质生产力加速推进、深化国企改革、严控安全底线”四大方向发力,重点推进城市更新、水利工程、海外重大项目落地,并加速项目管理体系穿透基层。随着专项债、超长期国债政策落地与市场端公招规模增长,将为生产经营加速推进提供支撑,预计产能释放将提速。
此外,关税问题对不同行业的影响有明显差异。对于工程建设企业,特别是交通领域企业,直接影响相对较小。公司海外业务主要业务集中在亚洲、非洲和大洋洲地区,在美国除一个地产类项目无其他业务。公司正在推进国际化转型,通过“国际化2.0”深化属地化经营,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别市场开拓(如埃塞新机场、香港废物管理项目),强化国别组织统筹与合规风控,同时推动海外业务向新能源、数字化等高附加值领域转型。关税问题主要会对公司供应链有一定影响,导致成本增加。公司已经加大境外集采力度,建立了4个区域集采中心,通过提高议价能力。一季度公司海外业务新签、营收、利润分别均有增长,韧性凸显。
另外,证券事务代表余京京表示,公司新签合同额5,530亿元,同比增9.02%。国内招投标进度显著加快,全国EPC项目平均招标周期缩短至45天(2024年为58天)。公司通过“城市包保制”强化属地深耕,在长三角、粤港澳区域中标率均有提升。同时,海外业务增速明显,体现出公司国际化发展优势。 然而,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有所下降,在盈利水平稳定的基础上,营运成果同比下降;同时,为满足全年项目开工需要,用于采购、预付款的现金流支出同比增加。营业收入下降,主要是适应国内建筑行业环境的变化,一是春节前后休假及应部分业主要求延长假期要求所致,二是针对项目资金到位情况灵活调整开复工节奏所致。 公司在今年一月份董事会审议确定了2025年计划目标,其中新签合同额同比增速为7.1%,营业收入同比增速为5.0%。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与数据由观点根据公开信息整理,不构成投资建议,使用前请核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