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一纸书信载深情 十五载笔墨润心田


“展信舒颜,见字如晤。孩子们,你们看,秋日的阳光是否也如你们一般,明媚而充满希望?”这不是一封普通的家书,而是海城高中语文教师马若环在2010年寒冬,写给正备战高考的学子们的亲笔信。十五年来,这位深受学生爱戴的老师,用超过十万字的笔墨书信,搭建起一座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让教育的温度在字里行间静静流淌。

从教十五年,马若环的故事始于2009年。那时,初出茅庐的她临危受命接手一个高二班级。面对陌生的学生和繁重的压力,年轻的她选择了一种最“笨”却最真诚的方式:提笔写信。“那时不知如何是好,就想把心里的鼓励和关爱写下来,塞进他们的书本里。”令她没想到的是,毕业前夕,她收到了全班学生沉甸甸的回信。“读着那些发自肺腑的字句,我哭了,也笑了。那一刻我坚信,文字拥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自此,写信成了她最坚持的“长情告白”。

高三攻坚,她写下《回顾征途,蓄力远航》:“江南的水更绿了,厦门的海正蓝,川大的火锅飘香,未来的广阔天地正在呼唤。请你们把斗志调成满格,去等待六月的绽放!”这封信被学生们珍藏至今,成为他们暗夜书桌前的微光。

军训苦累,她为新生鼓劲:“8月的汗水落地有声,我们将一起收集更高级的快乐与成就感!”简单话语,驱散了少年离家的彷徨。

当学生与科任老师发生矛盾,她没有严厉斥责,而是写了一封《六不教之书》,娓娓道来何为“感恩之心出于天性”,何为“成大事者之胸襟”,以文载道,润物无声。

她的信,也换来了孩子们最赤诚的回应。学生们会偷偷把祝福写满黑板,会用工整的字迹给她回信:“马老师,即使没有鲜花的舞台,或是没有掌声的独白,但紧握白色粉笔的手,总能让我们每一种颜色盛开!”

“学而不厌,着墨玉笺;诲人不倦,弗抑弗牵。”海城高中这座拥有深厚历史的示范性学府,其育人理念在马若环身上得到了具象而温暖的体现。她的一届届学生踏入理想学府,而那份由笔墨书信铸就的信念与记忆,已成为他们走向远方的行囊里最珍贵的行囊。

“最好的嘉奖,从来不是奖状,而是藏在学生文字里的真情。”马若环说,“我愿一直做那个提灯引路的人,用一笔一划,为他们点亮一段前程。”

全媒体记者 沈璐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