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身体这4个部位长「红血丝」,要警惕潜在疾病

相信很多人在身上发现过红血丝,它是皮肤或黏膜表面毛细血管扩张的表现。

有的红血丝既不痛也不痒,过段时间会自然消失,但某些部位的红血丝,可能是疾病信号。


《生命时报》邀请专家解读,并提醒你哪些红血丝需要警惕。


4个部位的红血丝可能是疾病信号


如果红血丝长在身体这些部位,千万不要拖着不管。

腿部红血丝下肢静脉曲张

慢性静脉疾病早期腿上会出现毛细血管扩张,腿部皮肤会浮现细丝一样的血管,直径不超过1毫米,该现象有时会出现在踝关节周围。

一段时间后,这些血丝便会鼓胀起来,形成凸起于皮肤的静脉团,当增粗的血管直径超过3毫米,就是静脉曲张了。可能出现患肢沉重、胀痛、色素沉着、瘙痒、红肿、破溃等症状。

胸前红血丝肝功能异常

如果在颈部、手部、前胸以及肩部等处出现红血丝,且中心呈红点,向周围辐射出血管分支,形态有些像蜘蛛,这种可能是“蜘蛛痣”。一般按压时消失,松手后出现。

蜘蛛痣与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关,孕妇、青春期女性比较常见。但对其他人而言,可能与肝功能不良、肝硬化、病毒性肝炎甚至恶性肿瘤有关。

鼻翼红血丝玫瑰痤疮

玫瑰痤疮又称“酒糟鼻”或“酒渣鼻”,面中部红斑和毛细血管扩张是玫瑰痤疮的常见特征,皮肤潮红是最早出现的症状之一,可能受情绪、热或冷、运动、辛辣或热食及酒精刺激而出现。

眼睛红血丝眼部炎症或青光眼

  • 眼部红血丝变多且短期内可恢复,与视疲劳、干眼症、睡眠不足及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过长等相关。
  • 如短期内不可恢复,并伴有眼部分泌物增多,多为结膜炎等局部炎症。

  • 红血丝变多但短期内不可恢复,且无明显分泌物,但伴随眼痛、眼胀、视力下降等,需考虑是否伴随巩膜炎、葡萄膜炎、青光眼等因素。

若长期存在,需考虑是否为长期不良用眼习惯、长期佩戴隐形眼镜等情况导致,同时也需要提防海绵窦瘘、毛细血管扩张症等血管性疾病。


有一种红血丝不必太担心

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教授杨希川表示,面部长红血丝,往往有以下几个原因:

生活环境缺氧

长时间居住在高原地带,氧气相对不足,为了满足机体氧气需求,脸上会出现毛细血管扩张,也是常说的“高原红”。

过度清洁

有些年轻女性常用去角质产品搓脸,角质层变薄容易引起红血丝。

面部长期受刺激

习惯用温度过高的水洗脸,可能导致毛细血管舒张收缩功能失调,血管持续扩张。

不注意防晒

长期风吹日晒,不采取相应的防晒措施,也容易出现脸部泛红的情况。

如果身上尤其是面部存在红血丝,并存在以上诱因,不必担心,及时纠正不良习惯,红血丝就会改善消失。

另外,一些打着速效美容噱头的面膜看似很诱惑,实际含有激素,用后可能导致脸部干燥瘙痒并出现红血丝,甚至形成“激素脸”,这时应及时咨询医生。

不同红血丝,各有应对方法

身上如果出现红血丝,有可能是生理因素,也可能是疾病信号,自己不好判断或者症状加重时,要及时就医。

腿部红血丝

静脉曲张是一种不可逆的现象,严重时需要射频消融或手术治疗。


当腿部出现血丝且短时间不消退,应及时就诊。使用静脉曲张袜、运动、注意饮食等,能够防止曲张范围扩大。


建议平时减少久坐久站,尽量不穿过紧的衣物及高跟鞋,不跷二郎腿。经常久坐久站的人,每天睡前可将腿抬高一段时间。

胸前红血丝

躯干或上肢出现“蜘蛛痣”,首先要做的是前往医院明确病因。


  • 对于肝病等其他相关疾病引起的蜘蛛痣,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 对于妊娠期妇女,蜘蛛痣属于正常现象,生产后2个月内便可自行消退。

鼻翼及面部红血丝

如果面部不单是红血丝,而是皮肤潮红,尤其是面中部皮肤、鼻翼两侧出现潮红、丘疹、脓疱,可能是玫瑰痤疮,应及时去皮肤科就诊。


  • 洗脸时不要“暴力”搓脸,不滥用去角质产品,优先选择成分温和的洁面产品。

  • 减少外界对脸部的不良刺激,不要让皮肤置于太干燥的环境,做好防晒。
  • 针对持续性存在的红血丝,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医美治疗。

眼睛红血丝

如果是疲劳、熬夜等引起的红血丝,可通过适当放松或使用人工泪液的方法来改善。


日常需避免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遵循“20-20-20”原则,当观看电子屏幕20分钟后,抬头眺望20英尺(6米)外至少20秒。


如果红血丝长期没有消失,建议尽早就医。眼部疾病,越早发现越早诊断,治疗的效果越好。▲


本期编辑:吴梦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