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里莓香四溢,车间内机声隆隆,田垄间葱绿连天,……仲春时节的邓州市高集镇,正上演着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邓州市高集镇以特色产业为抓手,通过党建引领、龙头带动、多元融合,培育了草莓种植、鞋包制造、大葱种植等特色产业,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党建引领,擘画产业蓝图。高集镇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通过“党建+产业”模式整合资源、凝聚合力。镇党委成立产业联合党支部,统筹土地流转等事宜,搭建合作社与企业对接平台,培育出赵坡村孙康草莓种植基地、堰陂村长肖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等龙头企业,将特色产业作为乡村振兴核心引擎。
“我们采用‘保底分红+效益分成’模式,70余户村民不仅能拿土地租金,还能在基地务工、参与分红。”草莓基地负责人段志满算起细账:农旅融合让每亩产值从传统种植的3000元跃升至3万元。
党建引领下,草莓产业成为“1”号龙头,更带动周边8个村形成包装、物流全链条,实现“引进一个、带动一串、辐射一片”。
多元协同,激活乡村动能。在“1”的龙头引领下,高集镇“N”类产业协同发展。制造业提质增效。鸿鑫鞋厂、昇和箱包厂等中小微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和订单驱动,实现生产线满负荷运转,带动村民就近就业。特色农业规模化。后李村500亩大葱种植基地引入科学化管理和规模化经营,亩产达1.3万至1.5万斤,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实现“双增收”。基础设施优化。全镇整修农田沟渠8公里、硬化生产路12条,电网覆盖全部大棚,农技员驻村指导滴灌施肥技术,为产业发展夯实基础。
三产融合,释放发展潜力。高集镇以产业链延伸推动三产深度融合。草莓产业创新“电商+旅游”模式,通过直播带货拓宽销路,同时吸引游客体验采摘;鞋包制造业与电商平台合作,扩大市场辐射;大葱种植引入分拣加工环节,提升附加值。政府搭台、能人带头、群众参与的“共富模式”,让农户年均收入显著提升。
如今的高集镇,正以特色产业为笔,在希望的田野上书写着产业兴旺、群众富足的时代答卷。高集镇党委书记陈峰表示;“下一步将瞄准烟叶、林果、水产等特色产业,引进深加工企业延伸链条,建设农产品电商直播基地,让“小特产”变身“大产业”,在乡村振兴的赛道上跑出“高集速度”。(图文:沈俊伟 陈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