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强信心 看发展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丨产业振兴探新路 唱响特色“致富经”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近年来,崆峒区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径,搭建起“家门口”务工平台,让群众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走出了一条产业振兴带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踏入位于大寨乡的甘肃云尚北塬农业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浓郁醇厚的油香扑面而来。车间内,工人仔细检查筛选出饱满的油籽,确保原料纯净;大型榨油机沉稳运行,发出低沉的轰鸣。操作工人密切监控着压力、温度等各项参数,不时通过视窗观察油液流出的色泽和状态。现代工艺与传统风味的融合,流淌出乡村产业振兴的“金色希望”。

帮扶车间搭建起“家门口”务工平台。

“在这里打工,不但每月能挣到4000多元的理想工资,还能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农忙时还不耽误收种庄稼,比外出打工强多了。”务工人员马晓强说。

在安国镇,一种名为“美洲大蠊”的药用蟑螂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虫”。走进养殖基地,一排排整齐的养殖箱有序排列,工人们正仔细调节温湿度,为美洲大蠊创造最佳生长环境。这种学名为“美洲大蠊”的昆虫,是我国传统中药材的重要原料,其提取物在创面修复、免疫调节等方面具有独特功效,同时还可应用于环保、饲料等多个领域,市场前景广阔。

企业负责人正在对美洲大蠊虫卵孵化箱喷水保湿。

据了解,美洲大蠊养殖具有周期短、成本低的特点,半年左右即可达到上市规格,主要饲料为玉米面和麦麸,原料易得且成本可控,为群众参与养殖降低了门槛。除了发展自身养殖规模以外,乡镇与企业敏锐捕捉美洲大蠊市场需求日益增长的机遇,依托其成熟的药用昆虫养殖技术,构建起“公司+农户”的紧密协作模式,由企业向签约养殖户统一提供优质虫卵种源、专用饲料配方及全程技术指导,并签订产品保底回收协议,彻底解决了农户“养不好、卖不掉”的后顾之忧。

“去年我养了20多平方米的美洲大蠊,发现效益挺好,繁殖快,今年我扩大了养殖规模,养了150平方米,现在正在孵卵。”养殖户马小锋介绍。

美洲大蠊提取液制成品。

近年来,崆峒区突出“引、帮、育、管”机制建设,通过支持引导市场主体因地制宜发展,落实助企惠企就业帮扶政策,围绕产业发展多部门联合培育,让群众“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成为现实。据了解,下一步,崆峒区将坚持立足资源禀赋,做强特色产业,积极探索强村富民发展路径,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让更多农村群众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共同绘就产业兴、家园美、生活富的乡村新画卷。(刘文涛 杨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