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新都宝光寺——中国结构最典型,保护最完整的一座佛教禅宗丛林

自古就有一句话“言禅者不可不知蜀”

与成都文殊院,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并列为长江流域的“四大丛林”

新都宝光寺历经沧桑,但殿堂、佛像、匾联、书画等文物古迹基本无毁损,成为中国结构最典型,保护最完整的一座佛教禅宗丛林。与成都文殊院,镇江金山寺、扬州高旻寺并列为长江流域的“四大丛林”,即所谓“上有文殊、宝光,下有金山、高旻”是也。

小时候,父母曾带我来过新都宝光寺,走马观花地逛逛,只是朦胧的记忆

小时候,父母曾带我来过新都宝光寺,走马观花地逛逛,只是朦胧的记忆,这次来也是偶然,那是远方的同学信仰佛教,一定要来看看,她比我更了解新都宝光寺。

从成都打车来新都宝光寺,不到一个小时,便见一座红墙环绕,还不知大门在哪里?后来询问一个摆书摊的老爷爷,原来正是我们来的路上,回头远看,一座佛塔凌空掩映在苍翠的树木中。

一座佛塔凌空掩映在苍翠的树木中

绕过红墙,但见福字照壁,正看着一个小孩,蒙着眼睛,走向照壁去摸中间的“福”字。据说摸到“福”字会给你带来好运,我和同学也去摸一摸。

据说摸到“福”字会给你带来好运

跨过山门殿,背后有一石刻《益州新都宝光寺全图》,宝光寺始建于隋代,清康熙九年(1670年)重建,占地面积80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20000余平方米;宝光寺呈不规则矩形,是一座“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的寺庙

宝光寺呈不规则矩形,是一座“寺塔一体、塔踞中心”的典型布局的寺庙

回头见一大香炉,香火缭绕的天王殿,上方悬挂着“一代禅宗”的匾额。殿后还有一根始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刻满经咒的尊胜幢。

香火缭绕的天王殿

天王殿之后就是宝光寺最著名的宝光塔了。据说唐末唐僖宗李儇在寺内建行宫,夜见霞光出地,于是问随驾高僧知玄,知玄说地下必有舍利,唐僖宗命人掘地,果然得到一个石函,内藏舍利十三粒,晶莹明澈。唐僖宗遂敕令知玄监修砖塔十三级,赐塔名“无垢舍利塔”,寺名“宝光寺”。

舍利塔由13级密檐式方形砖砌成,四周檐翘上悬挂着小铃铛

舍利塔由13级密檐式方形砖砌成,四周檐翘上悬挂着小铃铛,一说用来惊吓鸟类,佛教说法有祈福、辟邪的寓意。微风吹过,清脆之声庄严宁静,警示世人遁入佛门,修行切记静心养性。

如果你站在塔下面仔细望上看,数到第6层,塔有点向西斜,被人们誉为东方的“比萨斜塔”。

藏经楼,是整座宝光寺内最大的一座楼阁,殿内雕梁画栋,装饰华美

再往前走就是七佛殿和大雄宝殿、藏经楼。七佛殿因为殿中供奉着七尊佛像而得名,大雄宝殿是宝光寺的主殿,雄伟庄严。藏经楼,是整座宝光寺内最大的一座楼阁,殿内雕梁画栋,装饰华美。

堂内一座石刻小塔模型,精巧细致

最后是极乐堂,堂内一座石刻小塔模型,精巧细致。其后是一幅清代壁画,线条细腻,人物表情逼真。另一幅为近代的模仿画,对比前者就略显生硬,可感受到清代画师的心静与境界。

一幅清代壁画,线条细腻,人物表情逼真

从一侧门往里走,就来到罗汉堂,罗汉堂建于清咸丰年间,平面呈“田”字结构,是中国罗汉堂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供奉了佛、菩萨、罗汉和祖师,共计五百七十七尊。

罗汉堂建于清咸丰年间,平面呈“田”字结构,是中国罗汉堂中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泥塑,共计五百七十七尊

我从第一个开始数,还没数到100,就数不清了。如千手千眼观音、济公像等各类泥塑神态各异,身上都贴着金箔显得熠熠生辉。据说罗汉堂内还有康熙、乾隆的塑像各一尊,我在塑像群中寻找,没有找到,却找到人们心中的活菩萨---济公像。

人们心中的活菩萨---济公像

从罗汉堂出来,经过禅堂的走廊,依稀听见滴水声,寻声而去,古木葱茏中一座太子亭中央,九个石龙头正在吐水,飞花似溅入池中,但见亭柱上的对联足以见年代的久远。

古木葱茏中一座太子亭

又穿过弯弯的院墙,经一拱形门,便来到斋堂,据说这里接待过国家领导人及众多的国际友人和海外佛教界人士。半数以上的峨眉山僧人也曾在宝光寺受戒,因此,宝光寺有“峨半堂”之称。

据说这里接待过国家领导人及众多的国际友人和海外佛教界人士

千年古寺,几经战火损毁,但是它一直存在于人们的心中,让人们心生敬畏,净化心灵,祈祷平安,生活幸福安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