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及古典音乐,很多人觉得“古典音乐太过高雅、小众,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或者“古典音乐欣赏充满门槛,自己不懂乐理,很难去听懂。”
其实,脱下古典音乐的高冷马甲,你会发现它就在我们耳边,今天我们来听听那些就在我们身边的古典音乐。

1.《G弦上的咏叹调》
《G弦上的咏叹调》是巴赫的作品《第三号管弦乐组曲》中的第二乐章主题,充满诗意的旋律美,成为脍炙人口的通俗名曲。原曲创作于1727年-1736年间。传说宫廷舞会上,巴赫的大提琴被做了手脚,除G弦外所有的弦都断了。然而巴赫最终仅用一根G弦,就即兴演奏了一首《咏叹调》。
十九世纪德国小提琴家 August Wilhelmj 把这个乐章改编成小提琴和钢琴曲,低音弦的拨奏伴奏下,小提琴奏出悠长而庄重的旋律,最后在静似祈祷般的气氛中结束。百余年来,《G弦上的咏叹调》以纯朴典雅的旋律,G弦特有的浑厚音色,成为巴赫的代表作之一。如同永恒和谐的对话,又如同内心的律动。
2.《月光奏鸣曲》
由贝多芬作于1801年的名作《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又名“月光奏鸣曲”或“月光曲”,其得名众说纷纭,多认为源于德国诗人路德维希·雷尔施塔布所形容的“如在瑞士琉森湖那月光闪耀的湖面上一只摇荡的小舟一样”。第三乐章是一个激动的极板,演奏起来颇有难度。
3.《F大调浪漫曲》
《F大调浪漫曲》创作于1802年,是贝芬仅有的两首小提琴浪漫曲之一,处处洋溢着优美绝伦的韵律,充分体现出创作方面的天才手笔。
首先,主奏小提琴随着只有弦乐群的伴奏,呈示出第一主题,并附有美妙的装饰音,华丽至极。第一主题经过管弦乐的全部合奏予以重复之后,主奏小提琴又陆续引出下面的几个主题,经过各种展开、转调,又复归于第一主题。尾奏通过主奏小提琴在渐慢、渐弱的气氛中结束乐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