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遵义群建塑胶制品有限公司2600平方米的智慧工厂里,机械臂正以“读秒”节奏起舞——29秒完成一件冰箱配件下线,日均产出90余品种近10万件产品。这块“数字注塑试验田”的背后,是注塑云平台实时调控设备温度、压力等200+数据参数,管理人员通过手机软件“小诸葛”实时监控生产。
作为海尔冰箱重要供应商,遵义群建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曾面临传统制造之痛:面对客户对生产时效及高标准质量要求,传统制造模式在生产、库存、质量、物流等方面的跟进速度渐渐显得力不从心,生产响应速度捉襟见肘。
“客户需求变化太快,我们必须做出改变,才能在市场中站稳脚跟。”谈及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初衷,遵义群建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制造部部长张荣涛说。

2020年,遵义群建塑胶制品有限公司启动“基于注塑云平台下的智慧注塑工厂”“智造”项目建设,希望通过传统设备与云端系统对接,破解数据采集与算法优化双重难题。
然而,在信息化与自动化结合过程中,技术团队面临诸多难题——如何将传统注塑设备与信息化系统有效对接,实现数据实时采集与传输?又如何通过算法优化生产流程,让自动化设备按照最优路径运行?
为解决问题,遵义群建塑胶制品有限公司一边组织内部技术骨干进行技术攻关,一边与专业信息化企业合作,引进先进技术方案。经过无数次测试与调整,终于实现了注塑设备的智能化改造。

日前,记者在超2600平方米的“智慧注塑工厂”看到,每条生产线都开足马力,一台台机械手臂在生产线上来回忙碌,一件件注塑产品列队而出。
“公司注塑云平台是注塑设备生产过程全数据通过智能管理平台采集和阿里云端存储,经过注塑云平台的数据分析系统对订单、生产、质量、仓储物流和设备进行全面掌控,实时监测采集数据,可快速定位生产瓶颈,全面提升注塑生产效率、产品合格率、设备利用率、订单精准执行率和当日产品供货率。注塑云平台建成后,平均29秒至50秒便可实现一完整产品下线,日均产出90多个品种近10万件产品。”张荣涛表示,通过注塑云平台,管理人员可在任何地点利用手机软件“小诸葛”监控生产全过程,能在第一时间根据生产现场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措施。

2021年,数字化转型的“化学效应”让企业跃升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2023年获评贵州省绿色制造工厂。如今,注塑云平台如同“数字指挥官”,对出售产品生产周期精准控制,使生产效率提高20%,人工成本降低30%,原材料损耗率降低15%,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
来源:聚焦汇川
编辑:艾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