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法院 破解24年"僵尸案"的司法温度

“我已经77岁了,这笔钱,我盼了整整24年啊!谢谢法官,我心中的这块大石,总算落地了。”近日,在吉林省长春市宽城区法院的一次执行案件回访中,申请执行人杨某眼眶泛红,声音颤抖地向法官表达着感激之情。

时光回溯至2001年,杨某与长春市某公司签订了一份拆迁协议,协议中约定拆迁后,公司为他安置一套三居室的住房。然而,约定的日期早已过去,杨某却屡次催讨无果,无奈之下诉至法院,经过调解,长春市某公司承诺给付杨某一笔赔偿款,双方达成了和解协议。本以为事情就此尘埃落定,但当调解书约定的还款期限到期时,该公司依然未履行调解内容,杨某只得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

法院接到案件后立即展开调查,却发现该公司的可执行财产寥寥无几,仅能执行到1000元,该公司停业的消息更是让这起案件的执行雪上加霜,公司法人张某也消失得无影无踪。无奈之下,法院只能终结本次执行程序。虽然“终本”,但法官的努力并未终止。法官仍会频繁前往公司曾经的营业地址,对那里的路况已经了如指掌。执行系统上线后,法官们更是定期查询该公司名下的银行卡、动产、不动产,期待获得新的执行线索。

光阴如梭,转眼到了2025年,事情终于迎来了转机。法院对终本库存案件进行全面梳理、核查时,发现了杨某案件的新线索。法官们发现被执行人某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张某虽已离婚,但在离婚协议中明确约定其有一子归女方抚养。法官以此为突破口,在社区网格员的协助下,终于获取了张某的联系方式。“虽然民事调解书已经过去了24年,但它依然具有法律效力。”法官在电话中向张某晓以利害。经过法官的耐心劝导,张某终于被说动了。当老杨接到法官电话时,他激动得一度哽咽:“我这几年年纪大了没法出门,原来的办案人也退休了,我自己都对这事放弃了,你们法院居然还在努力。”在法官的协调下,张某与杨某约定以42万元达成执行和解,约定签订协议的一个月后,张某一次性给付全部款项。

然而,执行和解协议到期后,张某仍未能按期还钱。执行法官一边安抚杨某的情绪,一边想到用亲情感化张某。在法官的沟通下,张某的儿子劝说自己的父亲:“人家快80岁的人了,债务可以逃20年,但良心不能逃一辈子。”儿子以“情”动人,法官则以“理”服人:“你的案件二十多年了,杨某等你这笔钱也等了小半辈子。如果继续拒不履行,法院将依法对你采取司法拘留措施。”在法律与亲情的双重感召下,张某终于下定决心,多方筹集款项,主动向法院缴纳了欠款,杨某终于拿到了全部款项。

执行工作既是“法之必行”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公里”,更是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满意度的重要环节。今后,宽城法院将不断完善信息查询、人财查控、布控拘留、局所对接、拒执打击等协作细则,灵活运用“交叉执行”“执破融合”等措施,持续推进终本案件清仓见底,竭尽全力兑现当事人的胜诉权益,以司法温情守护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永恒期待。

来源:宽城区法院

编辑:李志刚

吉 林 省 媒体求助维权热线 请联系 李 主 任: 130 1938 8122 (微信同号)

疑难复杂案件研讨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王玉强158 9819 5532

企业家权益保障中心法律热线:辽宁青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于晓荷 155 2468 2485

如有侵权及职业道德监督电话请联系北极海新闻:134 7867 1922(微信同号)

本头条号音频、视频及活动图文信息报道系「北极海新闻」独家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匿名转载。本平台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相关权利人随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