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呼噜、张口呼吸,割还是不割~医生:这些孩子别再等!

暑假到了

这样的场景在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经常能看到

暑假第一天,王女士(化名)就带着10岁的女儿欣欣(化名)急匆匆走进了耳鼻喉科诊室。

“医生,可算放假了!您快帮忙看看,我娃这扁桃体和腺样体,是不是真得切了?”王女士语气里满是焦急。

接诊的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袁医生温和地问:“孩子妈妈,你别着急。孩子具体有什么不舒服?之前看过医生吗?有医生建议过手术吗?”

“唉,说来话长。”王女士叹了口气,“孩子大概从上幼儿园开始,孩子就总爱发烧,动不动就喊嗓子疼,饭也吃不好。带到社区卫生院看,每次都说是‘扁桃体化脓’,打几天消炎针就好了。当时想着好了就行,也没太在意。可后来这毛病反反复复,更让人担心的是,慢慢出现了打呼噜、张嘴呼吸的情况。”

“在社区医院每次也是打针,发烧嗓子疼能压下去,可这打呼噜和张嘴呼吸,几乎没什么改善,有时候还老流鼻涕。听人说等孩子大点、抵抗力强了就好了。我们就一直等啊等,结果现在孩子都十岁了!虽然发烧的次数比小时候少了些,一年还是有那么四五次。关键是打呼噜、张嘴呼吸这毛病,六七年来就没怎么变过!我最近刷到一些视频,说这很可能是扁桃体和腺样体肥大引起的,得手术,这不,一放假我就赶紧带过来了。”

袁医生仔细听完病史,又为欣欣做了专科检查和鼻内镜检查。检查结果印证了王女士的担忧:欣欣的扁桃体达到了Ⅲ度肿大,表面还有瘢痕;上唇有些轻微上翘;更关键的是,鼻咽部的腺样体肥大,已经堵塞了后鼻孔的五分之四。

“根据孩子的病史和目前的检查结果,”袁医生向王女士解释,“诊断很明确:慢性扁桃体炎和腺样体肥大。从孩子的健康角度考虑,我建议手术治疗。”

听到“手术”二字,王女士的眉头又拧紧了:“医生,都说扁桃体和腺样体是免疫器官啊,切了孩子会不会容易生病?所有肿大的都得切吗?还有,手术风险大不大?小孩子做全麻会不会有危险?”

面对王女士的疑虑,

袁医生耐心地进行了科普解答

关于扁桃体与腺样体切除手术,

这也是大多数家长共同关注的三个问题

问:切除扁桃体/腺样体,会降低孩子的免疫力吗?

事实上, 扁桃体(腭扁桃体)和腺样体(咽扁桃体)确实是咽部的淋巴组织,属于人体的免疫器官,具有一定的免疫功能。

扁桃体在3-5岁时显著增大,青春期后其免疫活动会自然减退并逐渐缩小。腺样体出生即存在,6-7岁达到高峰,一般10岁以后开始逐渐退化萎缩。

切除后短期内(3月内)会有免疫力低下的表现,但咽部咽部淋巴组织并非只有这两处,其它的淋巴组织会代偿,三个月左右基本恢复术前状态。在它们本身功能已趋减退或成为病灶(反复发炎、引发其他问题)时切除,对长期免疫力的影响非常有限。

问:什么情况下才需要切除扁桃体和腺样体?

不是所有肥大都需要手术!

医生会根据严格的适应证来判断:

扁桃体切除适应证:

慢性扁桃体炎反复急性发作(如欣欣每年发作多次)。

扁桃体过度肥大,妨碍吞咽、呼吸(如打鼾、张口呼吸)或发声。

扁桃体已成为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病变的“病灶”(如肾炎、风湿热等),或与邻近器官病变(如中耳炎、鼻窦炎)有关联。

扁桃体角化症或白喉带菌者保守治疗无效。

扁桃体良性肿瘤。

腺样体切除适应证:

引起明显的气道梗阻症状,尤其是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表现为打鼾、张口呼吸、睡眠不安等。

伴发分泌性中耳炎,保守治疗无效(常需同时进行鼓膜置管术)。

作为反复发作鼻窦炎的阶梯治疗方案之一。

因长期经口呼吸导致颌面部发育异常(如“腺样体面容”)的病因治疗。

像欣欣这样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符合扁桃体切除指征)以及腺样体肥大引起明显的打鼾、张口呼吸(符合腺样体切除指征),且病程长达六七年,药物治疗对呼吸症状无效,因此手术是改善症状、预防并发症(如颌面发育畸形、生长发育迟缓、学习注意力问题、心脏负担加重等)的合理建议。

问:手术和全麻的风险大吗?

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是常见手术,但依然存在如术后出血、术区感染、麻醉相关风险(如药物反应、心肺意外)等可能性。

那如何降低风险呢?

1.严格术前评估:

手术前会完善心电图、胸片、血液化验等检查,排除手术禁忌症。

2.规范手术操作:

由经验丰富的医生进行。

3.精心术后护理:

术后需严格遵循医嘱,如进食温凉流质/半流质食物、避免剧烈运动、预防感冒、注意口腔卫生等,这对预防术后出血和感染至关重要。

关于儿童全麻:

现代麻醉技术成熟,麻醉药物安全可控。麻醉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健康状况制定个体化方案,并在术中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将风险降至最低。对于符合手术指征的孩子,手术带来的获益通常远大于麻醉本身的风险。

听完袁医生清晰详尽的解释,

王女士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哦,您这么一说,我彻底明白了......”

(来源:咸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