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辽宁中医药文化夜市“圈粉”沈城

夜幕降临,“岐黄惠辽宁 健康夜市行”辽宁省第二届中医药文化夜市(沈阳站)暨“国粹岐黄 健康沈阳——春来话养生”中医药文化夜市里灯火通明,人潮涌动。夜市刚一开市,就吸引了大量市民前来“打卡”,本地市民直呼“平日难挂的‘专家号’挂上了”,不少外地游客拖着行李箱从机场直奔中医药夜市。

沈阳每年结合四季节气举办4次中医药文化专场活动

春令——春来话养生 夏令——岐黄送清凉

秋令——秋韵养身心 冬令——冬补藏安康

名医化身“夜市摊主”:近200位专家组团义诊

平日难挂的“专家号”挂上了,平日难寻的名中医变身“摊主”,在夜市现场免费为市民把脉开方,这是中医药文化夜市最具人气的场景。

辽宁中医药大学及4所直属附属医院、14家市级医院每天有近200位义诊专家,为市民提供全维度健康咨询及诊疗服务。记者看到,在专家义诊区,每个摊位前都排起了长队,专家们耐心地为前来咨询的市民检查健康情况。60多岁的张先生特意带着体检报告来咨询专家:“看新闻说有中医药夜市,我就等着来这找名专家看呢,平时去医院挂他们的号都很难的。”西安游客丁女士一家拖着行李箱就“开逛”:“做攻略时看到沈阳有中医药文化夜市,又搜索之前的新闻报道,觉得这个夜市很有看头,于是下飞机就来了。”

传统疗法玩转新花样:节气彩旗、穴位气球成网红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的摊位格外醒目,印有24节气的彩旗随风飘扬,一个超大号的手掌穴位充气球吸引了来往的市民。

搭脉、看舌象、询问症状……该院康复医学中心主任闻霞一边细致检查,一边耐心解释:“你这是长期伏案导致的肩颈劳损,除了针灸推拿,平时要多做‘米字操’……”话音未落,一旁的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主任姜奥已铺开银针,现场演示。

科技赋能中医:3分钟AI眼底扫描预警疾病风险

进入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的摊位,市民手持“护眼探险地图”,即可开启一场中西医结合的“护眼之旅”。医院将OCT(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眼压、验光、弱视训练、超声雾化熏蒸等设备搬到现场,市民通过人工智能设备完成视网膜扫描,3分钟生成眼底影像报告,中西医结合专家现场解读数据,预警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风险。“科技赋能中医,太神奇了!”72岁的许女士拿着报告不停地赞叹。

“眼睛好久没这么舒服了!”现场体验完眼部超声雾化熏蒸的林女士称,她常年从事动画制作工作,眼睛干涩、酸胀,自己也没想到中药熏蒸的效果这么好。该院干眼中心主任刘洪安称:熏蒸的药物是中医团队配制的具有“疏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消肿”作用的药方,比普通的熏蒸效果要好。

“体质辨识区域”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关注。治未病中心专家将九种体质与红楼十二金钗进行了创新对应。通过与参与者的交流和观察,准确判断其体质类型。在辨识过程中,深入浅出地讲解体质特点和养生方法。

中医美容区:“一人一方”中药面膜受青睐

沈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设置的中医美容区成为中医药文化夜市最吸引年轻人的区域之一,飘着“草本香”的中药面膜广受欢迎。该院医务科科长陈家惠介绍,医院研发了“一人一方”的中药面膜体系,将中药粉剂与蜂蜜调和贴敷于面部,直接让中药精华作用于皮肤。

在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中药产品展示区,中药茶饮药香四溢。“这个中药茶味道挺好,带有淡甜……”医院精心调配的“春天养生水”融合陈皮、玫瑰、茯苓等中药材,以清甜口感颠覆大家对中药的固有认知,起到疏肝、解郁、和胃的功效。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主任田霞拿着代茶饮跟市民热情推荐:中医肝病的治疗是医院的特色,医院结合年轻群体特点,准备了中医药特色文创产品展示,既有清肝降脂茶、护肝解酒茶、养肝宁心茶等实用的药食同源代茶饮,还有健脾元气粥、祛湿轻身粥等美味养生的药膳粥。

“我们希望通过开展中医药文化夜市活动,将中医药以新颖、接地气的形式呈现给大众。在弘扬中医药文化的同时,让市民有更多机会了解和体验中医药的魅力与价值。”沈阳市卫生健康委中医处处长陈明元称。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高级记者:樊华文并摄

编辑:王沛霆

责任编辑:王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