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当代油井里的“数字革命”:走进毕新忠创新工作室

在胜利油田仙河镇,一片6000平方米的训练基地与五间挂着“金点子”标牌的银灰色建筑相映成趣。推开玻璃门的瞬间,墙面上眨着电子眼的“小油滴”吉祥物自动启动导览——这里正是2024年斩获中国设备管理“金点子”标杆工作室称号的毕新忠(新联盟)创新工作室。作为集成桩西、海洋、孤东三大采油厂技术力量的区域创新联盟,这个没有物理开关的空间里,藏着破解油田生产痛点的“数字密码”。

“五室一基地”的智慧矩阵

穿过平板控制的智能灯光走廊,500平方米的联合工作区呈现出油田创新的完整生态链。在研发探讨室,三维建模系统正将抽油机分解成无数个闪烁的零件,技术员轻点屏幕,曲柄销的内部构造便层层展开。“传统润滑就像往饼干夹层抹黄油,外列轴承吃饱了,内列还在挨饿。”工作室带头人指着动态演示解释道。他们的解决方案颠覆了40年惯例——在曲柄销中间钻孔注脂,这个让润滑脂像血液般渗透每个轴承缝隙的改进,不仅节省了拆装端盖的作业时间,更被纳入设备制造标准,成为2024年全国采油工技能竞赛金奖的技术蓝本。

转过弯便是摆满密封材料的展台,灰扑扑的塑性填料正在书写行业新标准。2022年,面对传统密封需停产更换的难题,工作室研发出可注入式密封技术:无需放空泄压,直接通过注脂枪将填料打入密封腔。这项获中国石化技能人才创新成果三等奖。目前,由地面维修中心在油田注水泵进行了推广应用,并在中原、江汉、河南等油田进行了试验应用。在文南油一区13号泵站创下连续运行2203小时的纪录——是原有密封寿命的30倍。2024年升级的塑性密封填料更突破高压禁区,在38兆帕注水泵上稳定运行,使中原油田Q5-10井的密封周期从3天跃升至1800小时,目前已在全油田推广350余套。

从“治已病”到“防未病”

训练基地的智能教学区里,减速箱被AI系统拆解成动态剖面图。“过去治理渗漏就像打地鼠,每年耗费数百万仍反复发作。”技术导师滑动触控屏,展示着工作室的“分体润滑”革命:将齿轮浸泡机油、轴承改用脂润滑的分离方案,使减速箱渗漏率下降92%。这项源自汽车保养灵感的创新,正通过胜利工匠学院的培训课程,转化为新一代石油工人的肌肉记忆。

在信息化运维室的电子沙盘上,12项自主研发技术通过“各采所需+摘榜挂帅”机制寻找伯乐。温压变送器以更高精度捕捉油井脉动,功图冲次采集技术用新型传感器替代传统装置,二者共同撰写的新版技术规格书已通过油田审核。墙上的荣誉榜记录着创新转化的硕果:4人获评开发区首席技师,1人成为泰山领军人才,16块中石化技能竞赛奖牌在玻璃柜中熠熠生辉。

百日攻坚的倒计时

“设备故障要从‘急诊科’转向‘体检中心’。”工作室领头人毕新忠抚摸着“山东省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奖牌,目光投向实时数据大屏。管理三区的试验井已连续运行两千余小时,距离“低压密封百日免维护”目标近在咫尺。这个目标背后,是采油厂密封系统的整体升级计划,每年数千次的密封作业压缩90%,彻底消除环境污染风险。

暮色中的训练基地依然轰鸣,智能抽油机在模拟工况下进行耐久测试。穿着工服的学员手持平板,在AR辅助下练习密封填料注入操作。在这个飘着机油香的空间里,传统“铁人精神”正被注入数字基因。当“小油滴”吉祥物眨着眼启动晚安模式时,灯光渐次熄灭的展厅里,那些灰扑扑的密封填料、闪着油光的轴承模型,仍在无声讲述着新时代石油人的创新宣言。

记者:张帅 编辑:刘雨 校对:高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