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伴侣身上有这一个特质,说明你可能找对人了

当情绪上头,你说了很多伤人的话,本以为伴侣会暴怒,但他却温柔地说:“我有点生气,也有些难过,所以我冷静一下再和你聊。”


  当打游戏连败,你忍不住发火,伴侣却温柔地拍拍你的背说:“别生气,喝点水后再来一把。”


  此时你会发现,一个温柔的伴侣,简直堪比一位优秀的心理医生。


  这些话语和行为都很简单,但似乎有魔法一般,能让人的负面情绪被伴侣当下“温柔的力量”稳稳化解。



你有多温柔,就有多强大


  温柔,在心理学中,其实指的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一般具备以下特征:


  1. 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


  温柔的人,往往能够敏感地察觉自己的情绪,并及时做出做出相应的调节。面对不满与冲突,TA 很少让情绪凌驾于理智之上,而是在情绪激化之前先一步做出行动。


  举个例子,你因为一些事情冤枉了对方,和 TA 大吵一架,TA 虽然不开心,但会处理好自己的不满情绪,认真分析整件事的来龙去脉,直到你了解事情的全貌。


  2. 拥有强大的共情力


  温柔的人,常常具备优秀的共情能力(Empathy)


  TA 通常能够设身处地地理解另一半在不同情景下出现的某些行为,通过包容、共情和耐心,帮助对方建立安全感、缓解焦虑。


  举个例子,你和 TA 约好了今天去看一个展,你却因为路上堵车,迟到了半个小时,导致错过了预约时间,购买的门票也直接作废。


  正当你因为错过了看展时间而懊悔、愧疚的时候,TA 却主动和你说:“没关系,在车上这么久,是不是饿了?我们先去吃东西,吃完我们再看下午的票。”



  3. 更容易接纳现实,有成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为情绪稳定,温柔的人对生活的“容错率”更高。不管发生了什么,TA 们总是能快速适应当下发生的事情,并及时找到一个适合的解决方案。


  还是以你们约会看展、你因为堵车迟到举例子。当你还在懊悔自责时,TA 已经找到了另一个解决方案:改变原定计划,先去吃饭,再去看其他时间的票。


  哪怕还会有别的意外情况出现,TA 也能允许一切发生,像定海神针一样稳稳地在那里,总有办法应对一切未知。


  只有真正内核稳定、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在面对冲突或压力时,选择用柔软的方式去回应,才有能力温柔地爱一个人。


温柔的人,是如何练就的?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可能有以下 2 个原因:


  1. 从小被爱包裹着长大


  根据约翰·鲍尔比的依恋理论,个体会因养育者(父母或其他抚养人)的不同照顾方式,形成不同的依恋类型,其中安全型依恋对温柔特质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


  它源于抚养者对孩子的细心呵护,父母对孩子需求的及时回应,会激活孩子的“心理安全感”,形成内在的稳定感。


  因为从小被爱包裹着长大,所以 TA 们在亲密关系里更懂得如何好好地爱一个人。



  2.希望被温柔以待,所以学着这样去爱人


  值得一提的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在充满爱的环境下长大,更多人是成年后通过自身的“二次成长”或自我察觉,去重塑安全型依恋模式。


  很多从小缺爱、受过内心创伤的人,因为希望被温柔以待,所以也会学着用“温柔”的力量去爱他人。就像那句话说的: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想给别人撑一把伞。


  而当我们学会温柔地对待他人,本身也是在养育那个曾经渴望被爱的自己。前者是先天养育环境生成的性格特质,后者是历尽淬炼后的柔软,二者同样珍贵而有力量。


温柔的人能更坚定地捍卫自己


  虽然具备温柔特质的人会更愿意包容另一半,以温和的方式处理关系中的冲突,但这并不意味着 TA 们会在关系中一味地顺从


  真正温柔的人,有较强的自我主体性,能较好地守护自身的边界。


  主体性强的人,通常认为自己是一个独立的、有能力的个体,而不是被他人凝视的客体,一切从“我”出发。


  因此,当亲密关系里的另一半提出“你要为了我无条件付出奉献”等不合理需求时,TA 们可以坚定而温柔地说出:“不,我不想/不愿意/不喜欢……”这种拒绝,其实并不会破坏两个人之间的关系,反而会让真正爱你的人了解你的底线在哪里。



  亲密关系中,温柔常常是最容易被低估的力量。


  当冲突来临时,TA 会用稳定的情绪、高度的共情和智慧的边界,稳稳地守护你。温柔的 TA,可以悄无声息地弥合关系中那些小小的裂缝,浇灭那些即将爆发的每个冲突瞬间。


  愿你能找到那个“温柔而坚定”的人,一起自由自在,玩得开心。


  即便没有遇到温柔的另一半,也愿你可以成为一个温柔的人,有能力爱自己,有余力爱他人

(来源:人民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