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日的清晨,走进王益区黄堡镇漆水河畔,水面碧波荡漾清澈见底,沿岸生态步道蜿蜒延伸,村民家门口的“微菜园”里蔬果飘香。这幅生机盎然的乡村图景,正是黄堡镇创新推进“生态立镇”战略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黄堡镇坚持网格化、产业化、绿色化“三化协同”,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与乡村振兴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网格化管理,激活基层生态治理末梢
黄堡镇依据区域特点、人口分布情况,将辖区划分成96个生态网格,整合护林员、河湖长、保洁员等力量,配备无人机巡查等设备,实现了“污染溯源半小时响应”。
“网格+日常巡查”发现问题无死角。网格员在巡查中能够及时发现垃圾乱堆乱放、露天焚烧隐患、河道漂浮物等问题,第一时间上报并着手处理,把环境问题遏制在萌芽状态。
“网格+宣传教育”实现政策全覆盖。网格员充分发挥熟悉本地情况的优势,走街串巷宣传环保知识与政策,用通俗易懂的乡音,向群众普及治污降霾、污水治理的重要性,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
“网格+办站联动”问题治理快响应。一旦遇到复杂环境难题,网格员能迅速联动环保、农业、水务等多个办站,形成治理合力。
产业化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
在推进黄堡镇生态环境发展进程中,“产业+转型”成效斐然,为全镇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产业+生态农业”助力土地焕发生机。在孟姜塬村鲜桃种植基地推广使用生物菌肥、有机肥,减少化肥使用量,从源头对鲜桃品质进行管控,以绿色、有机种植为核心,去年建成有机示范桃园600余亩,带动散户改造提升1500余亩,既产出了高品质农产品,又保护了土壤与水源。
“产业+生态旅游”带动产业融合发展。依托秦人村落4A级景区及孟姜塬村“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优势,打造孟姜红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带。
“产业+清洁能源”降低碳排放。大力推进煤改气、煤改电工作,减少对传统能源依赖。2024-2025年采暖季共为6640户村民发放散煤治理运行补助,其中煤改电6054户、煤改气586户,申请发放冬季运行补贴资金398.4万元,在守护好蓝天白云的同时确保群众温暖过冬。
绿色化赋能,构建全域生态防护体系
黄堡镇坚持以绿色环保理念筑牢生态根基,创新绿色治理模式,打造绿色景观和绿色基建,提升了全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绿色+治理”守护生态环境关键路径。盯紧重点企业,建立常态化巡查机制,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联合上级部门对违规企业依法惩处,形成有力震慑。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紧盯农村户厕、生活垃圾等重点,实现村庄“大变化”“精提升”。
“绿色+景观”实现全镇面貌换新颜。在村道两旁、河流沿岸、闲置荒地广泛种植各类树种与花卉,打造绿色廊道和乡村花园,修建生态健身步道。去年完成森林乡村建设55亩,厂矿、企业完成绿化75亩,义务植树3.64万株,完成率达105%。
“绿色+基建”掌握生态发展主动权。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基建规划,大力实施基础设施项目。累计完成农村卫生厕所改造6169座、公厕17座,去年新建农村公厕4座、户厕32座,全镇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6%以上。建设生态绿色停车场2个,实施道路亮化、硬化工程16个,安装太阳能路灯376盏,硬化道路14.1公里,修建排水渠3.2公里。
如今,黄堡镇已蝶变为全市知名的生态康养目的地。去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生态产品销售额突破1.34亿元,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村民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