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 围
■薛培政
在廖家坳,我见到了老英雄李子良。他看上去像个朴实的老农,可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同志说,他的经历足够写一本书。
谁知,老人一听要采访他,撂下一句“俺没有啥好显摆的”,就让我吃了闭门羹。后来,在大伙恳求下,老人终于从床头柜里取出个黄色布袋,将一枚枚荣誉勋章一股脑儿抖在方桌上。我们不由得称赞:“您老真了不起!”
“俺不是英雄,廖国栋才是。”老人眼含泪花,像是陷入了深深的回忆。过了一会儿,老人用略带哽咽的声音开始缓缓讲述——
那是1942年冬天,日本鬼子调集重兵向鲁中抗日根据地发动大规模“扫荡”,企图一举歼灭根据地党政机关和主力部队。
战斗在傍晚打响,八路军某营凭借险要地势进行阻击。敌人利用炮火优势向我方阵地发起炮击,阵地不多时就变成一片焦土。呛鼻的硝烟还未散尽,山下集结的日伪军,又如蝗虫般向山上冲来……苦战多天,坚守在前沿的某营,只剩下十几个人,弹药几近消耗殆尽……面对异常严峻的情势,军区首长紧急磋商,决定立刻分路突围。
天渐渐暗了,一阵刺骨寒风吹来,吹得灌木丛簌簌作响,吹得俺不停地打寒战。突然,一个宽大的巴掌拍在俺背上,俺回身一看,是保卫干事廖国栋。他将俺拉到一旁,命令道:“一会儿突围,你跟机关转移,我随营掩护!”
“不,俺也要留下!”
“你个犟驴子,这时候还跟我较劲?忘了谁带你参加八路军的?”廖国栋声音虽不高,却带着几分严厉。
“廖先生——”望着他那严肃的面孔,俺仿佛又看到了当年在学堂里威严的先生,含泪叫了他一声,又将头扭向一边。
“听话,都是八路军战士了,不能掉眼泪。”他上前替俺擦去眼泪,“我是共产党员,必须留到最后!”说着,他又为俺紧了紧身上的衣服,神情严肃地叮嘱道:“突围时要跟紧,千万别掉队!”
“嗯!”
“不用为我担心,我好歹兄弟三人,有个三长两短,还有人给爹娘养老送终。”廖国栋望着俺,接着说,“李大叔为打鬼子牺牲了,李大婶就你这根独苗,将来仗打完了,你得回去孝敬她。”他又掏出一张纸塞到俺手中,“这是我家地址,若我牺牲了,将来胜利了,替我回家看看爹娘——哦,革命成功后别忘了学文化,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他似乎有很多话要交代,可时间紧急,还没说完,他就握紧枪,趁着夜色冲向阵地最前沿。
一阵密集的枪炮声过后,机关成功突围。可俺等啊等,竟是一个战友都没等到。后来,俺听说那天鬼子又增加了兵力,向阵地逼压过去。营长带战士们边打边退,最后被敌人逼到悬崖顶上,为了不当俘虏,他们纵身跳下崖去了……
老人讲到这里,已是泣不成声。过了好一阵子,他缓过情绪。“等全国解放了,俺做的头件事,就是去拜望廖干事的父母。费了好大劲,才在深山区的廖家坳找到他家。”他说着,眼泪又涌了出来,“直到那时,俺才晓得,他哪有兄弟三人?他也是个独苗,家里就剩个老娘……他是用自己的命换来了俺的命啊!”
听着老人的讲述,我们也跟着默默流泪。又过了好一会儿,他缓缓道:“若说战争年代里‘生死’是一面镜子,廖国栋就是俺最好的镜子。大半辈子了,俺没有忘记他嘱咐的话,入党后处处照着他的样子做。俺后来申请复员,在廖家坳安了家,俺要替廖国栋尽孝,也要带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讲完这段往事,老人在旱烟袋里放上烟丝,重重地吸了一口。他长叹一声,似自言自语,又似在问我们:“相比那些年纪轻轻就牺牲的战友,俺有啥好炫耀的呢?”
这时,屋外传来孩子嬉戏的欢笑,老人侧耳听着,脸上也慢慢露出了笑意。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