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曾国藩的至暗时刻:被太平军围困,写密码信求救,绝境重重

《夹缝中的总督:曾国藩的五次生死局》,鞠海 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本书展现了曾国藩最后20年的夹缝人生和晚清大变局的转折关头。短短20年里,曾国藩由丁忧侍郎先后擢升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大学士。与此殊荣相伴的却是常人难以背负的如山压力和难以承受的生死煎熬。这期间,曾国藩主动或被动与死亡擦肩的瞬间不下五次,看似权力极大的督帅却不得不挣扎在各方势力的夹缝中,一次次啃下一个又一个硬骨头。

到底是什么一再将他逼入生死绝境,又是什么让他死而不亡?这正是本书要回答的问题。诚如作者所说,“这既是个人境遇所逼,也是时代潮流所迫”。担任总督之前,曾国藩率孤军迎敌,受到君王中枢的猜忌,常陷战阵之危的困局。担任两江总督后,不仅要想御敌之策,更要协调各战区的关系,处理复杂的人事纠葛和权力纠缠,常因心绪焦虑而陷入迷茫绝望的困局中。而当上直隶总督后,他又面临处理中外事务的难题,处在“外惭清议,内疚神明”的夹缝中。每次生死局都牵扯着时局中的各种势力,也都煎熬着曾国藩的肉体和精神。

作者紧扣曾国藩的五大生死局,以其奏疏、日记、家书、书信及亲朋僚友的记载为核心资料,探究其人生各阶段所陷生死局的时代背景、自身处境和心理状态,揭示一位晚清督帅如何处理自身与时代、家事与国事、欲望与权力的复杂关系。

虽然本书考察曾国藩应对不同生死局的不同做法和心态,但无论时局如何变化,他还是曾国藩,他内心的某种坚守从未改变。因此,本书所要探讨的不仅是时代和他的“变”,更是他在大变局里的“不变”。也许,内心的坚守才是曾国藩精神力量的真正所在,也是我们重新审视曾国藩精神遗产的意义所在。

>>内文选读

温六老板左右:

三月二十八日,有小伙计自鄂来江,乃初九日起程者。接润之老板信三条,知雄九老板噩耗。吾邑伟人,吾店首功,何堪闻此!迪安老板新开上湘宝行,不知各伙计肯听话否?若其东来,一则恐无盘缠,二则恐润老板太单薄。小店生意萧条。次青伙计在抚州卖买较旺,梧冈伙计亦在彼帮助,邓老八、林秀三亦在彼合伙也。雪琴河里生意尚好,浙闽均有些伙计要来,尚未入境。黄虎臣老板昨往瑞州去做生意,欲与印渠老行通气,不知可得手否。

余身体平安,癣疾全愈。在省城与秋山宝店相得,特本钱太少,伙计又不得力,恐将来火食为难耳。余不一一。澄四老板三月十九发一信来,已收到矣。

开益号手具

润公老板、迪安老板、义渠宝号、吴竹宝店均此。

来伙计二人,照给白货。初七日到小店,初九日行。

——《致温弟》

咸丰六年四月初八日

这是曾国藩的一封家书,也是一封密码信。密码信的信息量极大,通篇都是商人言语,里面的老板、商铺等词都是隐语暗号。曾国藩自称“开益号”,“温六老板”是指六弟曾国华,“润之老板”是指胡林翼,“雄九老板”是指罗泽南,“迪安老板”是指罗泽南的弟子兼部将“李续宾”,“小店生意”是指自己的处境,“秋山宝店”是指江西巡抚文俊。

信中,曾国藩提到了自己的处境,“小店生意萧条”。其实,他在江西的处境何止“萧条”,几乎到了至暗时刻。他被层层包围,处处都是太平军岗哨,信几乎送不进来,也递不出去。自古以来,信息在战争中都极为重要。为保持与外界联系,曾国藩不得不写成密码信,封在蜡丸里,派人乔装打扮带出去,这就是所谓的“蜡丸隐语”。

尽管如此,文报书信还是很难送出,连专门为他送家书的安五、胡二、佑七等也经常遇贼被抢。曾国藩描述当时说,“道途久梗,呼救无从,中霄念此,魂梦屡惊”,可见他的心理压力巨大,连一个安稳觉都无法睡好。

是什么导致曾国藩在江西的处境一步一步恶化,最终陷入太平军的层层包围?原因有二。

罗泽南回援武昌,曾国藩身边没有堪担重任的大将,军队作战不乐观。咸丰六年(1856年)二月起,曾国藩就慨叹“江西军事,日败坏而不可收拾”。

石达开又实行了新战略——看到罗泽南增援胡林翼围攻武昌城,他决定避实就虚,先向湖南方向虚晃一枪,随后亲率部队重新回到了江西,联合从广东前来的天地会、三合会的义军,扫荡江西各州府。这又是一招“攻其所必救”,攻罗泽南所必救的曾国藩。

石达开在江西的进军极为顺利,势如破竹。咸丰五年十月起,他从西边的义宁州攻入,随即向南,先后攻占临江、瑞州、袁州、吉安、抚州、建昌等地;咸丰六年二月十八日在樟树镇大败从九江撤下来的周凤山部队。由曾国藩亲手招募训练、曾由塔齐布统率的铁军,居然被石达开一冲而散,溃不成军。到了四月时,太平军已经攻占了江西八府五十多个县,曾国藩被困在南昌和南康两府狭小地区冲不出来。

如果把战局比作棋局的话,“今江西之势,亦可谓棋危劫急矣”。不过曾国藩认为,善于下棋的人遇到“棋危劫急”时,总能想办法“一面自救,一面破敌”,而不只是消极防守,这样往往能“转败为功”。

他把注押在了罗泽南的身上。只要罗泽南迅速攻下武昌,然后率军从长江北岸行军,联合水师夹江而下,直逼九江,那么,困守江西的军队将如鱼得水,曾国藩在江西的危局会迅速扭转。这是上策。

不过,罗泽南和胡林翼规复武昌的行动并没有预期的那么顺利。大半年过去,没有什么太大进展。眼看他们一时难以攻下武昌,自己已然快坚持不住,曾国藩不得不调回罗泽南。一封封求援信或被写成暗语,或被封在蜡丸中,或用其他保密措施历尽艰难从江西发往湖北。

罗泽南还是坚持以前的战略思想,认为武昌战略位置十分关键,必须拿下才能扭转全局。但是,面对曾国藩一封封的求援信,罗泽南也过意不去。他陷入了两难,一方面担心曾国藩在江西的困境,想回救;另一方面得自己千里迢迢来到武昌城下,没有成功就走,难免不甘。

于是罗泽南暗暗加了一把劲,想抓紧攻下武昌,回救江西。可是,一着急就出了事。咸丰六年的三月,罗泽南亲自督战。武昌城上枪弹火箭乱飞,一支就打中了罗泽南的额头。罗泽南顿时血流满面,却继续坚持指挥战斗。战斗结束后,罗泽南血染战袍,回营不久便去世了。弥留之际,他还喃喃道,一定要攻下武昌、汉口。

呜呼哀哉!忠勇冠时的一代名将就此去世。

曾国藩一直在焦急等待着罗泽南的支援,却不料得到了他的噩耗,痛心之余,更为失去一位志同道合的战友而感到可惜和悲伤。尽管密码信需要简短,但曾国藩还是不惜笔墨写下了自己的感受:“吾邑伟人,吾店首功,何堪闻此!”罗泽南和曾国藩都是湘乡人,所以称“吾邑”;“吾店”是指湘军,用“伟人”“首功”来形容罗泽南,足见曾国藩对他的认可和尊重。

之后,罗泽南这支部队便由他的学生兼部将李续宾统领,所谓“迪安老板新开上湘宝行”就是暗指这件事。李续宾能否安抚好军队,部将是否听命,都是曾国藩所担心的。他当然希望李续宾前来支援,却又担心粮草不够、胡林翼的力量太单薄,于是打消了调李续宾回援的念头。

曾国藩的处境又添了一层霜。据说,太平军还编了一句歌谣来讽刺曾国藩:

破了锣,倒了塔,杀了马,飞了凤,徒留一个人也没用。

图源:视觉中国

罗泽南战死了,塔齐布病死了,马济美被杀于南昌城下,周凤山败于樟树镇,只剩一个刘于浔统帅内湖水师。歌谣描述并非全部事实,却能形象反映出曾国藩的艰难处境——身边无得力大将,文报不通,接济断绝,惶惶不可终日。

不过天无绝人之路。危急之时,石达开离开了江西。就在太平军频繁内扰江西、顺利进军之时,清军的江北大营向南移动,欲配合江南大营合围天京。形势紧急,石达开奉命回援天京,解除天京之围。在大败周凤山于樟树镇后第二天,石达开率大军向东离开了江西。这是天时。此外,湖南的援军也到了。

原标题:《曾国藩的至暗时刻:被太平军围困,写密码信求救,绝境重重》

栏目主编:朱自奋 文字编辑:金久超

来源:作者:鞠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