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在遵义市仁怀市九仓镇的扶贫车间里,工人们忙着赶制发往海外的箱包订单,大家通过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家门口实现了增收,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来到车间,缝纫机的“哒哒”声此起彼伏,工人们正手脚麻利地赶制一批经广州发往美国的包袋订单。300平方米的厂房,车间负责人蔡在兰每天都要走上万步,协调生产进度,紧盯出货流程。
仁怀市九仓镇扶贫车间负责人蔡在兰:我们生产比较忙,订单急,一年没有什么休假的时间,都在加班加点的赶订单。
质量把控是车间负责人蔡在兰最上心的环节,面对出口高利润带来的严要求,她吃住在车间,从布料裁剪到缝纫成型,再到五金配件安装,每个环节她都亲自把关。正是这样的精神,让产品次品率由最初的20%以上压缩至如今的5%。
仁怀市九仓镇扶贫车间负责人蔡在兰:我们产品一定要做好质量的把控,每道工序我们都会检查验收,合格后才会包装。
来自本地的工人涂芹,正熟练地组装包饰。2018年,仁怀市九仓镇扶贫车间建成投用后,她告别了外出打工的生活,在家门口就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车间提供的灵活工时等管理制度,让和她一样的50余名工人实现了“挣钱顾家两头甜”。
仁怀市九仓镇扶贫车间务工群众涂芹:在这里上班挺轻松的, 一天可以赚100元钱左右,时间自由,可以照顾小孩读书, 工厂还包吃包住。
得益于乡镇道路的改造提升,来自广州的大型货车可以直达车间,产品能及时销往海外。随着订单不断增加,车间生产愈加火热,蔡在兰也迎来了“幸福的烦恼”。
仁怀市九仓镇扶贫车间负责人蔡在兰:工人越多,我们的产量就越高,订单也越多。下一步,我们打算再开一条线,招聘周边乡镇的工人,增加生产力量,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
近年来,仁怀市九仓镇扶贫车间通过积极对接沿海企业,承接海外箱包制作订单,并引进生产线与原材料,发挥本地劳动力富余优势,带动当地群众致富增收。目前,该车间每年可生产箱包16万个,2024年产值突破300万元。

通讯员:余甚君、李亚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