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君
2025年5月7日,吉利汽车宣布拟以私有化方式收购极氪全部股份并推动其从纽交所退市,这一动作与2024年11月极氪以93.7亿元收购领克51%股权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标志着吉利以“回归一个吉利”为核心的智能新能源版图重构进入关键阶段。

对此,封面新闻认为:吉利通过极氪私有化与领克收购形成战略闭环,构建“豪华-高端-主流”三级品牌矩阵,以资源聚合与技术协同破局传统车企转型困局,为行业提供“战略收缩+价值跃升”的变革样本。
战略破局:从多品牌混战到集约化作战
吉利此次整合以股权重组为支点,将极氪、领克、吉利银河纳入“豪华科技—高端新能源—主流市场”清晰赛道:极氪主攻30万元以上豪华电动市场,领克锚定20万元级新能源中高端领域,吉利银河覆盖主流消费区间。通过共享SEA架构与智驾技术,预计每年节省研发投入20亿-40亿元,供应链成本降低5%-8%,资源向超级电混、全链AI等核心技术倾斜,实现从“规模扩张”到“效能优先”的战略转向。

技术卡位:电动化与智能化的双线突破
在电动化领域,极氪与领克形成“纯电+混动”协同互补:极氪以22.21万辆年销量夯实新势力头部地位,领克凭借超55%新能源渗透率提供规模支撑,2025年计划推出的5款新车中4款为混动车型,加速规模化降本。智能化方面,5000人研发团队推进全栈自研,2025年底前落地支持城市NOA的L4级智驾功能,领克全系接入极氪浩瀚智驾系统,构建技术护城河。
全球落子:渠道协同与出海加速度
全球化布局中,极氪的欧洲渠道(挪威、德国42家门店)与领克的亚太网络(泰国工厂年产能10万辆)形成经纬联动,目标2025年海外销量占比提升至25%。极氪7X与领克08 EM-P作为“全球车”先锋,通过本地化生产与渠道共享,推动中国汽车技术标准向全球市场输出。
行业镜鉴:传统车企转型的“吉利范式”
李书福的“三级跳”本质是对行业变革的主动应答——在电动化、智能化、全球化三重挑战下,摒弃“多品牌铺量”的粗放模式,通过战略收缩聚焦核心赛道,以资本整合带动技术聚合,最终实现用户价值跃升。这种“回归一个吉利”的战略重构,为陷入“规模与利润悖论”的传统车企提供了“聚焦资源-差异化竞争-全球化协同”的转型范本。

封面观察
吉利的智能新能源棋局,本质是一场“大象转身”的效率革命:以品牌分层破解内耗,以技术共生提升效能,以全球布局拓展空间。在行业从增量竞争转向存量博弈的关键节点,其“三级跳”不仅是企业战略的自我革新,更折射出中国汽车工业从“速度优先”到“质量制胜”的集体觉醒。当资本整合转化为技术创新的“化学反应”,当品牌矩阵升维为用户价值的持续创造,吉利的转型实践或将重新定义全球车企的竞争规则。
当然,中国汽车工业的转型征程,从来不是一条笔直的赛道,而是充满弯道与挑战的山路。吉利的智能新能源棋局,已进入“中盘博弈”的关键阶段——战略清晰固然重要,而穿越整合深水区的执行韧性,才是决定“转身”成败的核心变量。这场转型实验的价值,或许不仅在于企业自身的突破,更在于为行业探明:传统车企向新赛道的跨越,究竟需要怎样的“方法论”与“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