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对恶意营销当斩草除根

原标题:对恶意营销当斩草除根

为进一步深化短视频恶意营销问题治理,营造清朗网络空间,中央网信办自4月15日起,将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引发舆论广泛关注。

什么是恶意营销,如何遏制恶意营销?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不妨先从短视频恶意营销的“黑名单”入手,我们能看到此前众多网络乱象的影子。比如,其中提到虚假摆拍、营造悲惨人设等乱象,是2023年“清朗·从严整治‘自媒体’乱象”专项行动的目标;散布虚假信息、“碰瓷”权威机构、断章取义、冒用身份等,是2024年“清朗·整治违规开展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专项行动的重点;违背公序良俗,故意关联低俗,制造性暗示、性挑逗等,不难联想到对网络直播领域低俗乱象整治的要求……

出现这样的“巧合”并不令人意外,这一方面反映出“清朗”利剑持续出击,常抓不懈,巩固深化既有成果,“斩草”更要“除根”;另一方面也折射出短视频、直播等领域乱象层出不穷,为我们敲响警钟。由表及里,无论是虚假摆拍、碰瓷造谣还是低俗博眼球,最终目的往往只有一个——流量变现。在人声鼎沸的时刻、乌烟瘴气的狂欢中,误导用户对相关品牌形象、商品质量、服务水平形成认知。待到消费者放松警惕,或是“贴心”推送下单链接,将劣品高位出手,或是“深情”邀请观众入群,为下一步持续收割作准备。

整治恶意营销、维护内容生态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此次开展为期3个月的“清朗”行动,也折射出这一领域的情况复杂、头绪繁多,涉及的行为主体、营销过程相对密集。如我们看到的短视频也有“台前”和“幕后”,年轻的博主、年迈的“砖家”在镜头前竭力表演,背后的剧本是谁写的?视频获得投流后像病毒一样传播,甚至同一个视频被反复剪辑、被多个账号套用,是否有MCN机构的影子?尽管相关平台进行了多轮账号封禁清理,仍有不少漏网之鱼换了“马甲”卷土重来,如何避免整治变成“打地鼠”游戏?这就要求从深从细全面整治,依法依规处置处罚。

更进一步,从“东北雨姐”到“凉山梦阳”,从“小虎行”到“祁天道”,此前因恶意营销而“塌房”的问题网红们,不仅在消费者和路人观众这里留下一堆“烂摊子”,也使得网络空间乌烟瘴气、一地鸡毛。对恶意营销当斩草除根,这既是在守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也是在持续净化内容生态。(默达)

来源:南方日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