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光影青海 大美无限

青海日报融媒体记者 宋明慧

青海大美,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精彩乐章,是中华文明绽放的绚丽之花,是绿色发展书写的未来诗行。如果将青海的大美更具象化,从昆仑之巅到三江源头,从万顷盐湖到万亩花海,一幅幅精雕细琢的影像构筑起立体的青海模样。

5月19日,2025青海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之际,由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青海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青海省摄影家协会、青海美术馆承办的“生态视界”主题系列摄影展开启序幕。

走进展厅,140余幅视觉佳作铺陈青海的生态华章,一帧帧画面是自然原真的纪实,是绿色脉动的流露,也是璀璨人文的传情,吸引越来越多人拥抱远阔山河,聆听草木呼吸,感受青海之美。

青海的壮美,

是造物主挥洒的生态史诗

如果影像是大美青海最好的呈现方式,那么摄影师捕捉的每一个生动场景便是对生态青海最生动的注脚。当三江清水润泽万物,青海以水为脉展现生态担当和生态作为,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担当为全国乃至全球守护“中华水塔”。

现场,一幅《大河上下脉动》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影像是最好的记录,也是生态宣传的另一种方式。画面的主体是楚玛尔河,一条条红色水系不仅让更多人一睹了长江北源的壮阔,也让人们心中油然而起对生命的敬畏和对江源生态守护者的致敬。

“通过摄影的方式展现青海独特的生态价值、生态潜力、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文明景观,展现青海生态文明建设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丰硕成果。”青海省摄影家协会常务副主席达洛介绍。

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在“绿水青山”部分,通过昆仑山脉、三江之源、高原湖泊等作品,展现青海作为地球“第三极”的壮美地貌与生态屏障功能;“和谐共生”部分聚焦青海六大世居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携手共建美好家园的生动场景;“生灵草木”部分则通过青海特有野生动植物资源,立体展现青藏高原生物基因库的独特魅力。

“本次在‘绿水青山’部分融入了青海热门景点、网红打卡地等元素,对于生态专题摄影展而言,首次突破从生态领域向多元元素拓展,使得主题构架更加系统立体,系统呈现青海的生态价值与人文图景。”达洛表示。

纵观青海,是良好的生态家底为产业发展和民生改善“托底”,孕育出悠久而璀璨的历史文化,正是有大自然的慷慨馈赠,成就了世人眼中那个独一无二的“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

青海的深邃,

是文明交融的时空印记

如果换个角度看青海,这片土地上,牧歌与炊烟相和,传统与现代共鸣,各族儿女用独特的方式守护着共同的家园。这里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昆仑文化、河湟文化、马家窑文化交相辉映,“两弹一星”精神、“两路”精神、青藏铁路精神生生不息,青海家宴、高原臻品、青海拉面享誉中外,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青海,这片耸立于地球“第三极”的净土,不仅是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战略要地,更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璀璨典范。

“这些极具美感的画面背后是艰辛的付出,从一山一水到群众的生产生活,从自然美到人文美,丰富的元素让我们能够全景欣赏到如此大美的青海。”王鸣和同伴感叹道。

《江源生态管护队》《彩虹落地的草原》《绣娘如锦》《西宁唐道》《晨光炊烟》……一幅幅绝美的影片,把一个垂直空间里的青海呈现在大家的眼前。青海之美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因此青海也成为了很多人向往的诗和远方,成为了旅游打卡的首选目的地。

达洛告诉记者,此次摄影展的创作群体多元交融,参展作者既有蜚声国际的摄影大家,也有扎根基层的生态工作者,还有普通摄影爱好者。“这种专业性与群众性相结合的创作阵容,既保证了艺术高度,又以多重视角记录了青海各族群众守护地球‘第三极’的生动实践,特别是基层生态管护员用镜头定格的高原生灵珍贵瞬间,构成了展览最动人的生态叙事。”

摄影记录着生活却呈现着美好,这些年,从青海走出去的摄影作品能在全国乃至国际摄影大赛上屡屡获奖,在摄影界出现了一种新的现象被称为“青海现象”,这也是属于青海的成就。

当广袤的山川养育着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人们,从河湟谷地到三江源腹地,从农耕文化到草原生活,青海儿女以广纳海川的胸怀,热忱欢迎大家走进青海,领略“山宗水源 大美青海”的独特魅力。

青海的远见,

是绿色发展的时代答卷

当三江源国家公园竖起生态保护的丰碑,当光伏蓝海在戈壁绽放清洁能源之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已深深镌刻在高原大地。如今的青海,既是全球生态旅游的秘境殿堂,更是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璀璨新星,依托世界级自然遗产和多元文化禀赋,打造着集生态研学、高原探险、文化体验于一体的全域旅游新范式。

《龙羊峡开闸》《海南州特高压输电工程》《盐湖水采船》《草原》《孤独星际》……一幅幅作品,是青海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建设产业“四地”的实践“缩影”,为人们全景呈现青海绿色“脉动”的强劲足音。

西宁市民杨先生对摄影展称赞叫好:“很形象地展示了青海的地貌特色,也通过摄影作品感受到了青海在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付诸的努力,是一次欣赏更是一次学习”。

今天的青海,处处涌动着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春潮”,盐湖、清洁能源、有机农畜、生态旅游等产业向“新”提质,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后发优势,一二三产业在“耦合”中实现上下游联动,传统产业焕新,特色产业崛起,数字产业迅猛,绿色青海活力无限。

“摄影展不仅展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的生态奇观,更通过三个板块的有机联动,生动诠释了青海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创新实践。”达洛如是说。

“摄影展也是宣传教育的一个窗口,希望这样的摄影展能够多走进学校,多到市州级、县乡级学校巡展,让更多孩子在一幅幅摄影作品间感知青海大美,让摄影作品起到传播知识的作用。”观展结束后,杨先生谈及切身感受。

镜头中的美,既是对高原生灵的深情礼赞,也是对生态文明建设者的崇高致敬。青海,正以生态之美书写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注脚,以开放之姿迎接四海宾朋共赴这场天地大美之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