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管理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从“被看见”到“被记住”——生活化微场景拼贴出乌鲁木齐的另一面:鲜活、开放、包容、时尚

7月23日,“洛宾艺术季”街头音乐会走进乌鲁木齐天山国际机场,精彩的舞蹈表演吸引旅客驻足欣赏。 (乌鲁木齐晚报资料图片)

新疆网讯(记者李凯)当“烟火生活季”遇见“洛宾艺术季”,乌鲁木齐的城市叙事新章正在悄然改变。

不见钢筋铁骨的恢宏地标,不造刻意求奇的网红场景,唯有街角小舞台、路边音乐会、巷尾手作摊——这些生活化的微场景,正拼贴出乌鲁木齐的另一面:鲜活、开放、包容、时尚。

小红书与乌鲁木齐本地文化的合作,不是简单的流量导入,而是一次对城市气质的重新发现。

游客在此驻足,不再只是为了看风景,而是为了参与一种真实可感的生活节奏。乌鲁木齐的“烟火气”,不再只是味觉的记忆,更成为城市文化表达的新语言。

小场景 城市叙事的颗粒度

“那些无效画饼的老板,可以来乌鲁木齐试试,因为这边的馕,真有人爱吃。”

“乌鲁木齐是单身友好的城市,去哪儿都有人追着你喊‘朋友’!”

“爱屋及乌的意思是,喜欢乌鲁木齐就到了乌鲁木齐。”

暑期,#小红书烟火生活季?走进乌鲁木齐,一句“live哪有来乌好”趣味满满的潮流主张瞬间被点亮,一组组创意海报,一次次街头活动,将视角拉至乌鲁木齐烟火生活里。

7月10日傍晚,乌鲁木齐二道桥大剧院,手鼓声阵阵。

身着艾德莱斯绸的姑娘们围成舞圈,热情洋溢的氛围感染着游客,不少人随即加入其中——这场作为小红书“烟火生活季”系列活动高潮部分的“最炫民族婚”,虽是一场融合传统婚礼与歌舞的沉浸式展演,却让乌鲁木齐人的生活方式以意想不到的方式闯入年轻人视野中。

“成为传统一部分”的沉浸式体验是“最炫民族婚”的魅力所在。当新疆说唱歌手Athree(阿热丝兰·阿地里)的现代说唱与传统舞蹈碰撞时,围观的年轻人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独特的瞬间。

8月1日,在“海岛与浪”美好生活创业园中,乌鲁木齐“洛宾艺术季”街头音乐会上演。

受邀乐队现场演唱王洛宾先生的《达坂城的姑娘》《在那遥远的地方》《掀起你的盖头来》《王洛宾青春舞曲改编(烟火生活季乌鲁木齐推广曲)》《可爱的一朵玫瑰花》等耳熟能详的歌曲。歌手们在具有烟火气的园区开唱,引得市民不断聚集而来,用镜头记录下精彩瞬间,并送上阵阵掌声和欢呼声。

8月15日,“洛宾艺术季”露营地音乐会在达坂城区西沟乡沙梁子村露营基地欢乐开唱,天空为幕,草地是舞台。人们在草地上载歌载舞,松弛感扑面而来,这场演唱会把乌鲁木齐人的快乐唱成了风景。

“来到乌鲁木齐发现,原来演唱会可以没有门票,只有黄昏。”来自江苏连云港的游客武梅梅说,沉浸式参与到乌鲁木齐的生活中,会发现这里远不止美食和风景,处处是舞台,处处是热爱,处处是美好。

当吉他弦音在街角停歇、手鼓余韵在巷尾散去,这些不足十平方米的“微场景”像一枚枚像素,拼出了乌鲁木齐高清而鲜活的城市面孔。

这一刻,流量已悄悄完成了第一次转身。从被观看的客体,变成被记录、被转发、被再创造的情感载体。

接下来,我们要追问的是:当6.3亿次曝光终将褪去,乌鲁木齐如何把这些指尖热度沉淀为心底牵挂?

新叙事 流量到留量的情感连接

7月10日的“最炫民族婚”散场后,灯光熄灭,艾德莱斯绸的裙摆还在手机里旋转。

来自成都的游客周游把刚剪好的15秒视频发到社交平台,配文只有一句“在新疆结婚也太快乐了吧”。两小时后,评论区涌入200多条“求路线”“求同款裙子”的追问——流量第一次显现。

“没想到一场露天音乐会能这么有魔力,感觉真正触摸到了乌鲁木齐的灵魂。”广州游客陈佳佳说,这些笑容、歌声、大家一起跳舞的场面,就是这座城市最动人的温度、最生动的名片。

“烟火生活季”活动覆盖数以万计市民参与街头快闪表演,五大舞台成社区文化枢纽,市民自发创作内容占比超70%,体现“全民舞台”理念。“我们的乌鲁木齐太潮了”“被乌鲁木齐地铁狠狠感动了”“普通人唱主角”等源于市民真实体验成了评论高频句词。

从“烟火生活季”到“洛宾艺术季”,像把温柔火炭撒进天山脚下的夜色。

据不完全统计,“烟火生活季”活动全网曝光超6.3亿,#新疆婚礼有种经济上行的美#等14个话题上热搜;活动期间“乌鲁木齐旅游”搜索量环比激增120%,青年受众占比78%;活动直接带动本地餐饮、婚庆产业客流增长30%。

风把王洛宾的歌谣重新吹回街头,“洛宾艺术季”街头音乐会正顺势接棒。

未来的某一天,一群本地年轻人将旋律续写,那些印着音符的帆布包、手鼓造型的钥匙扣、写着“在乌鲁木齐谈恋爱真香”的搪瓷杯,就会跟着旅人的行李箱走向更远的地方。

烟火不散场,浪漫刚启程。

再生长 烟火生活季的持续路径

“烟火生活季”“洛宾艺术季”的余温尚未褪去,乌鲁木齐已开始思考如何让街头的歌声、巷尾的欢笑成为常态。

那些在活动中被激活的城市活力,需要更细致的养分持续滋养——从交通接驳到消费联动,从空间共享到服务升级,一系列“接地气”的举措正在编织一张温暖的网,让“烟火气”不仅停留在活动瞬间,更能沉淀为城市日常的肌理。

演唱会扎堆的夏夜,乌鲁木齐的街头多了一道流动的风景线。

针对各类音乐节、演唱会集中举办期间的交通难题,城市迅速开通免费公交,从演出场地直达各大夜市、街区等等,让市民和游客可以继续享受乌鲁木齐夜生活的美好。

“以前看演出最怕散场后打不到车,现在走出场馆就能坐上公交。”

来自甘肃的游客马晓宇在社交平台分享了自己的经历,配图里,公交车在夜色中亮着温暖的灯,像一串流动的星星。这些专线解决了数万观众的出行痛点,用细节消解了大型活动的疏离感。

门票的价值,在演出结束后仍在延续。

李宗盛2025“有歌之年”巡回演唱会于5月16日、18日在乌鲁木齐举办,自治区商务厅、文化和旅游厅联合推出“音为食动畅游新疆”促消费活动。5月14日至6月12日期间,观众凭演唱会票根可在45家餐饮门店、36处景区、25家酒店及20家旅行社享受专属优惠。

后续,2025新疆超级草莓音乐节以及接踵而来的歌手演唱会后,也有不同的票根优惠,让市民和游客们出行更加实惠。餐饮协会统计显示,演唱会期间特色餐厅翻台率普遍提高40%,民宿订单量更是暴涨130%。

此外,针对旅游旺季“停车难”的问题,乌鲁木齐市协调沿街单位开放内部停车场,周末及节假日期间供游客免费使用。

重庆游客周琳说,乌鲁木齐停车确实很方便,不仅可以找免费停车的单位,路侧也有不少停车位可以选择,这让车技不好的她放下心来,玩得更开心了。

从“闭门管理”到“开门共享”,小小的停车位不仅缓解了交通压力,更传递出城市的包容——当游客能把车停进机关大院,距离感便在无形中消解,“远方”也成了“家门口”。

公交专线、免费停车、票根经济……这些举措看似零散,却共同指向一个核心:让“烟火生活季”的理念融入城市日常。

乌鲁木齐正在用朴素的方式书写城市发展新范式:一座城市的魅力,不在于稍纵即逝的网红,而是构建有温度、可参与、能延续的城市生态。当每一处街角都成为文化展台,每一位市民都化身城市代言人,每个街巷都成为故事的起点,这座城市的“再生长”,或许就藏在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细节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