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民乐县残联:阳光家园里的暖心敲门声

县委县政府每年投入100万元财政资金,以“阳光家园计划”为平台,深度融合居家照料模式,为全县600多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送去了每月四次、雷打不动的上门服务。那一次次准时的敲门声,正是政府关怀最可触摸的温情关怀。

这100多万元资金,犹如一条生命之河,精准滴灌于服务机制的核心环节。钱花在刀刃上:专业服务人员薪酬、必需物资配备、严格服务质量监管——每一环都精心安排,确保涓滴汇成涓涓细流,汇入最需要的角落。服务队伍由专业社工与培训上岗的助残人员组成,他们如熟悉亲人般了解每一户家庭,推开房门,拿起剪刀理发,俯身细致打扫,康复师则指导着肢体训练……服务内容早已超出日常起居的照料,悄然延伸至康复支持、健康关怀、精神慰藉等多方面。

这每月四次的探访,其价值岂能仅以金钱衡量?为一位久病卧床者理发,令其清爽舒适;帮一户家庭完成一次彻底清扫,点亮了他们的生活空间;康复师指导下的细微训练,或许正是重新站立希望的萌芽。一位老人曾感慨:“他们一来,屋子亮堂了,我这心里也亮堂了。”服务带来的不仅是整洁环境,更有被珍视、被呵护的关怀感。从经济角度看,居家托养服务避免了机构集中托养的庞大开支,这100多万元投入换来了远胜于此的社会效益和民生温度,在政府精打细算的民生账本上,写下的是“小投入、大关怀”的智慧。

县委县政府这100多万投资,在“阳光家园计划”与居家托养服务照料双翼托举下,为600多个特殊家庭送去了实实在在的帮扶。政府主导、专业机构服务、亲情守护——此模式织就了一张有温度的民生保障网。那每月四次的敲门声,是生存尊严的郑重许诺,更是政府为人民所交出的暖心答卷。

作者:姚燕

编辑:李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