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香港稳定币生态构建提速





“随着监管框架确立,港元稳定币等区域型合规稳定币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望在大宗商品贸易、跨境电商、物流等多元场景中实现规模化落地”

文|《财经》特派香港记者 焦建

编辑 | 苏琦


在全球稳定币(Stablecoin)监管竞赛中取得一定先发优势后,中国香港特区将何时及如何落地合规稳定币备受关注。
5月21日,中国香港特区政府于2024年底提交的《稳定币条例草案》(下称《条例》)经香港立法会三读通过,意味着中国香港将率先落实设立法币稳定币发行人的发牌制度,完善对相关虚拟资产活动的监管框架。
此举被业界普遍解读为在今年底前,合规的香港法币稳定币有望正式落地。“《条例》建立了一个风险为本、务实和灵活的监管制度。我们相信稳健和适切的监管环境可以缔造有利条件,支持香港稳定币以至数码资产生态圈的健康、负责任和可持续发展。”香港金融管理局总裁余伟文表示。
稳定币是一种加密货币(Cryptocurrency)。行业内之所以言之“稳定”的核心,源于每个单位的稳定币都利用分布式账本或区块链技术与某种作为相对稳定资产的法定货币等进行价值挂钩,如挂钩港元的稳定币称作HKDR,挂钩美元的则称USDT等。
从各类概念关系角度划分,虚拟资产中包括稳定币,而法币稳定币则被涵盖在稳定币范围内。为进行监管,欧盟《加密资产市场监管框架》(MiCA)已于2024 年底生效;2025年5月19日,美国参议院则就与之相关的《GENIUS法案》通过了一项程序性投票。
中国香港特区监管制度提速,被认为与内外多重因素有关。例如,按照香港立法会公布的《条例》委员会背景资料简介,“当局留意到稳定币宣称与某些传统的金融资产维持相对稳定价值,并有可能发展成获广泛接受的支付媒介,因而融入主流金融体系。其中法币稳定币相较其他类型的稳定币可能带来更为迫切的风险,因此政府当局认为有需要订立法币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以风险为本和灵活的方式监管法币稳定币发行人。”
从政策发展角度梳理香港特区放行法定稳定币的时间脉络,2022年10月,中国香港特区政府发表《有关香港虚拟资产发展的政策宣言》,阐明有关在香港发展蓬勃的虚拟资产行业和生态圈的政策立场和方针。并在监管方面明确提出,特区政府及金融监管机构会采取“相同业务、相同风险、相同规则”的原则。这也是前述《条例》所采取的基本原则。
在权衡国际性金融监管相关政策建议及前述政策宣言基础上,中国香港特区确定设立发牌制度更适合当地情况,并于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开始就稳定币发行人发牌制度进行公众咨询;2024年3月,香港开始推出稳定币发行人“沙盒”制度;2024年7月,香港特区政府公布了参与稳定币发行“沙盒”计划的首批参与者。
所谓“沙盒”,是中国香港在进行金融创新时经常采用的一种模式。以稳定币发行人“沙盒”为例,其目的是让有实质意愿和合理计划在香港发行稳定币的机构,在风险可控范围内测试稳定币的发行流程、业务模式、对投资者的保障和相关风险管理制度。
要成为参与者,相关申请者需展示详尽的业务计划,例如提出具体的稳定币应用场景,并说明其业务可如何切实可行地解决实体经济中的痛点,为香港经济和金融活动带来效益和新机遇。
正因如此,相关申请者的“沙盒”计划必须具体解释如何通过“沙盒”进行稳健而合规的稳定币发行;而在进入“沙盒”后,申请者则可在指定范围内测试预期业务模式,并就日后如何遵守稳定币监管制度与监管部门进行沟通。
前述稳定币发行“沙盒”计划的首批参与者背景较为多元,包括京东集团旗下京东币链科技(香港)、圆币创新科技,而渣打银行(香港)、安拟集团(Animoca Brands Limited)、香港电讯(HKT)则选择联合申请。因此,首批发行人为三家,但实际共五家机构参与。
前述《条例》通过后,已有进入首批稳定币发行人沙盒名单的部分机构公开透露称,期望在新的监管制度下申请牌照、发行与港元挂钩的稳定币,“随着相关草案获得通过,正加紧相关的筹备工作”;中国香港特区政府相关部门及金融监管机构亦表态称,正积极协助业界做好过渡期安排,以及稳定币发行的相关筹备工作。
除合规法币稳定币何时正式落地,相关各界目前同样较为关注的,还包括有望成为首批发行人的“沙盒”参与者将在香港提出哪些具体应用场景。而前述京东集团一位副总裁今年4月已表示,未来京东开展稳定币业务,目的在于服务京东全球供应链及跨境支付。
“香港立法会三读通过稳定币法案,在跨境贸易、投资渠道、人民币支付清算等方面,稳定币都将发挥重要作用,为出海企业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低成本的金融服务,助力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乘风破浪。”中国内地一位相关研究人士近日亦撰文分析称。
在此基础上,按照学界的普遍观点,稳定币作为当前规模最大的RWA(真实世界资产),其合法化和规范化将为金融资产的代币化、智能合约应用等创新提供基础设施支持,也可为其他RWA发行和管理提供借鉴。
“RWA通证化是全球Web3生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金融市场的未来发展趋势。受监管的稳定币作为Web3领域的原生支付工具,其广泛使用有望提高通证化产品对Web3投资者的吸引力,从而进一步巩固中国香港作为传统国际金融中心以及全球数字资产枢纽的地位。”曾作为法律顾问参与多项重大RWA通证化项目的金杜律师事务所香港办公室合伙人兼香港大学法学院讲师费思对《财经》解析称。
具体而言,跨境贸易应用稳定币之所以普遍受到关注,源于其效率提升的核心路径之一,正与资金流、信息流与物流的高效协同有关。传统跨境支付较为繁琐复杂,涉及多个中间环节,使得交易成本居高不下。此外,资金出境及汇率波动等方面的不便,也使得大量外贸企业希望找到新手段解决“痛点”。
在此之前,稳定币的价格锚定机制与链上实时结算能力,使其已被视为跨境支付的理想工具。但受制于监管缺失,相关企业在合规性、安全性及风险控制方面始终面临不确定性,限制了稳定币的大规模实际应用。
亦有多位相关研究人士指出,《条例》值得关注的一点,其实是中国香港既不同于欧盟MiCA框架的“功能监管”,也有别于新加坡的“分级牌照”体系,而是开创性地采用“价值锚定监管”原则。
按照这一原则,相关稳定币只要涉及港元价值宣称,无论发行主体所在地,均将被纳入监管范围。其中,如在中国香港发行,任何稳定币都受香港监管;如不在中国香港发行,但和港币挂钩的部分,同样要受中国香港监管。这种制度设计被认为或许能使中国香港在全球稳定币监管竞赛中抢得先机。
“中国香港的价值锚定监管原则为稳定币应用提供了清晰、安全的框架,或将极大地提升贸易便利性和效率。”核心服务客户主要来自中国香港的企业级数字资产自托管解决方案服务商安全鹭(Safeheron)首席执行官Wade Wang对《财经》解析称,“中国香港作为亚洲金融中心与跨境贸易枢纽,具备天然的出海需求和产业集聚优势。随着监管框架确立,港元稳定币等区域型合规稳定币将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有望在大宗商品贸易、跨境电商、物流、供应链金融、广告营销等多元场景中实现规模化落地。”
他也同时指出,随着《条例》通过,中国香港围绕稳定币的加密金融产业链将加速发展,包括上游基础设施提供方(稳定币发行方、自托管钱包/账户服务商、合规跨境支付机构等)、下游使用场景企业(跨境贸易公司、电商平台、全球广告与流量分发平台等)、生态支持服务商(合规审计、法律顾问、AML监控、身份验证服务)等多个方面。
展望中国香港特区未来政策的发展脉络,随着虚拟资产交易平台及稳定币发行人监管制度的落实,特区政府接下来将就虚拟资产场外交易及托管服务展开咨询,并将发表第二份发展虚拟资产政策宣言。
据《财经》记者获悉,中国香港亦在准备推行针对合规金融科技项目的沙盒,沙盒将囊括传统金融科技企业及数字资产企业。其中,部分企业的技术解决方案或可服务稳定币发行。

责编 | 张生婷

题图 | 焦建/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