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王菲菲 通讯员 哈达) 5月10日,国家电投集团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发布消息,历经7个月攻关,黄河公司羊曲水电站首批人工繁育的1000余尾刺鮈水花苗完成平游,转入开口培育阶段,标志着公司刺鮈人工繁育技术取得实质性突破,为黄河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保护注入新动能。
羊曲发电分公司于2024年10月至11月,在黄河班多至羊曲河段采捕野生刺鮈亲本5组(雌雄比1:2),通过精细化驯养和模拟自然生态调控,在半年内使亲鱼性腺发育达标。2025年4月28日启动首次人工催产繁殖,5月1日顺利排卵并进行人工授精。
羊曲水电站鱼类增殖放流站负责人杨建伟说:“我们创新采用间歇流水刺激、精准营养投喂等技术,攻克了该物种性腺发育难题。目前,1000余尾开口苗已进入专项保育阶段,后续将重点突破苗种成活率提升、病害防治等关键技术。”
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标杆工程,黄河公司在羊曲水电站建设过程中便将生态环保因素纳入考量,同步建成国内领先的智能化鱼类增殖放流站,集成仿生态鱼池、循环水养殖等前沿技术,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信息化管理。该站年设计培育黄河裸裂尻鱼、厚唇裸重唇鱼等土著鱼种超37万尾,自投运以来已累计放流珍稀鱼苗25万尾。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