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到过的突泉的人,面对着这昼夜不停、常年喷涌的泉
水,总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购突泉水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个问题,古人早就注意到了。他们试图利用当时已掌握
的地理历史知识,来解开突泉水之谜。
对于的突泉的水源,古时有多种说法。有人认为它跟其他泉水都来自河南的王屋山。如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说:"古说济水伏流地中,今历下凡发地皆流水,世传济水经过其下。"这是说济水自王屋山东流,有时隐伏地下,至济南冒出地面而成诸泉。此说对后世影响很大,如明代胡缴宗在诗中说:"王屋流来山下泉,清波聊酌思泠然。"清代诗人王初桐在咏趵突泉的诗中说:"七十二名泉,泉泉皆济渎。近源著泺水,远源溯王屋。"清代著名文学家蒲松龄在《突泉赋》中也说:"泺水之源,发自王屋;为济为荣,时见时伏......."
再一种说法认为趵突泉等泉水来自南部山区,如宋代的曾巩、金代元好问等人都持这种观点。曾巩在任齐州知州期间,为摸清泉水来路,曾进山调查,认为南部山区的水下渗潜流至市区而出露成泉。他在《齐州二堂记》中说:
泰山之北与齐之东南诸谷之水,西北汇于黑水之湾,又西北汇于柏崖之湾,而至于渴马之崖。盖水之来也众,其北折而西也,悍疾尤甚。及至于崖下,则泊然而止。而自崖以北至于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日酌突之泉。齐人皆谓尝有弃糠于黑水之湾者,而见之于此。盖泉自渴马之崖潜流地中,而至此复出也。
元好问的观点跟曾巩相类,他在《济南行记》中写道:
《甘露泉记.历下泉》云:"夫济远矣,初出河东王屋,曰沈水,注奏泽,潜行地中,复出共山,始曰济。故禹书曰:道沈水东之,逾温,逾坟城,入于河,溢于苏,伏于曹、濮之间,乃出于陶丘,北会于汶,过历下深水之北,遂东流。”且济之为渎,与江、淮、河等大而均尊,独济水所行道,障于太行,限于大河,终能独达于海,不然则无以谓之渎矣。江、淮、河行地上,水性之常者也;济伏于地中,水性之变者也。
还有一种说法则更为具体,说突泉水来自泰山的黑龙潭。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古时候,有一位新任山东巡抚,刚上任不久,即便服简装,跟随从一起来到趵突泉边游玩。看着波翻浪涌的一池碧水,他真有些陶醉了,便问身边随从,"谁说得上这勋突泉水是从哪里来的?”随从多摇头不知。其中一个当地土生土长的小吏,一拍脑门想起一个人来,便禀报道:"这附近住着一位游方道士戴老道,据说他上通天文,下懂地理,会看风水,也能给人看病、算命。何不请他来解此难题?"
这位巡抚大人对佛道之人向无好感,可一时又想不起更合适的人来,于是答应把戴老道找来问问。
戴老道听说是新任巡抚向他求教,还以为这位巡抚大人虚心好学,能礼贤下士呢,所以一点也不存戒心,兜底说了出来:"这路突泉虽距泰山一二百里,但却有条地下暗河与泰山下的黑龙潭相通。这黑龙潭地势高出济南百丈,水接龙宫,所以这购突泉水也便迅猛异常,永不枯竭。”
巡抚听罢,将信将疑,问道:"先生讲的可是真话?"
戴老道一听,"唯"地站起来说:"倘有半句戏言,当砍戴某之头!""何以为证?"巡抚紧追不放。
戴老道沉吟片刻,说道:"大人若不相信,咱们即刻试验。您可派人到泰山五龙潭,在午时三刻往潭中撒上麦糠,三天后的午时三刻,麦糠就会准时从趵突泉里漂上来。倘不应验,我就将脑袋输给您。不过倘能应验,我也有个条件。"
"什么条件?"巡抚担心地问。
"您巡抚爷乃千金之躯,当然不能跟贫道的脑袋相抵。不过若麦嫌准时漂上来,您得拿出万两白银,赈济近郊灾民。"
巡抚一听,心里"咯瞪"一下。拿出这么多钱来救济灾民,他压根儿就没想过。不过他毕竟老谋深算,心中即生一计,条件再苛刻,他也不会输的。于是说道:"好吧,咱们一言为定。”于是立契画押,并立即派人到泰山五龙潭去撒上麦糠......

一天过去了,两天过去了......第三天一早,跑突泉边就积聚了很多来看热闹的人。巡抚和戴老道也早早地来到吕祖祠前,在众多武士和官吏的簇拥下,分坐在左右两个看台上,仔细地观察着奔腾不息的约突泉水,但等午时三刻,胜败立见分晓。
太阳慢慢地爬上树梢,人们的心情也越来越紧张。一刻,两刻......眼看午时三刻就要到了,趵突泉水没有任何变化。这时,刀斧手已经拉开了架式,可戴老道仍然镇定自若地坐在那里,纹丝不动。
就在这时,"当"的一声锣响,报时的官吏高声喊道:"午时三刻到!"但麦糠一点也没漂上来。
说时迟,那时快,几个早已准备好的武士不由分说,一下子将戴老道掀翻在地,捆了个结结实实。巡抚当众宣判:"这戴老道造谣惑众,欺骗官府,罪不容赦。武士们,速按契约办事,将戴老道斩首示众!"
没容戴老道分辩,刀斧手就将他拖了出去,"咔嚓"一刀砍下了他的脑袋......
就在这时,趵突泉水打了个飞旋,麦糠像雪片似地漂了上来。可是已经晚了,戴老道的脑袋再也接不上了......
原来,狡猾的巡抚怕输掉万两白银,当众出丑,所以略施小计,暗地里吩咐报时的官吏,故意早报了时辰。满腹学问的戴老道纵有三头六臂,也抵不过这个老狐狸的阴谋诡计啊!
随着科学事业的发展,现代人对突泉水的来源也有了更深的认识。地质工作者通过多次的实地勘测和试验,终于得出结论:济南泉水来源于市区南部的山区。由于山区下面是很厚且多空隙的石灰岩,能够储存大量地下水;而平原下面则是坚硬的岩浆岩。南部山区的石灰岩向北倾斜,到了济南市区,正好被切断。山区的大气降水渗漏到地下后,顺岩层倾斜方向北流,流到市区碰到组织结构比较紧密的岩浆岩,就流不动了。于是,在强大的静水压力下,地下水涌出地面,便形成泉水。
为了证实以上说法,进一步探明趵突泉等泉水的来龙去脉,近几十年来,地质工作者曾做过多次实验。如1996年,济南市专门成立了实验小组,在济南南部设了几十个试验点,每个点投放了1000亿个细菌孢子。这种无害孢子在大自然中极为罕见,济南地下水中从未见过。实验小组在试验点井里投放了孢子以后,经过8个小时,就在黑虎泉中发现了大量孢子。十多个小时后,在购突泉和珍珠泉中也发现了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