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纪姓历史名人(纪姓家族十大名人)


纪信:

汉朝将军,在青年时期跟随刘邦起兵作战表现英勇,初升为部曲长;在鸿门赴宴上保护刘邦,带领他通过小路逃回灞上,避开了危险,使刘邦从危险中脱身,扭转了局势,后在荥阳城危时假冒刘邦助其脱险,自己却被活活活的烧死;他以其智谋和勇气为刘邦献策,甘愿献出自己的生命,他的牺牲为大汉的基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刘邦为怀念他的功绩,将其出生地命名为安汉县,建立“忠佑庙”,建起“将军庙”,后人尊称其为“将军神宇”。

纪昀:

清朝政治家、文学家,他年少时聪颖好学,过目不忘,有“神童”之称;他进入翰林院后以出众的才思赢得众人瞩目,深得乾隆帝的宠信,他上奏赈济灾民,帮助了饥民度过灾荒;后他担任总纂修一职,负责全书的编纂和审核工作,为《四库全书》的修成及其完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四库全书》收集了乾隆以前的中国重要典籍,对典籍的整理和保存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是中国古代规模最为宏大、体制最为完善、编制最为出色的一部目录书。

纪瞻:

东晋初年名士、重臣,他年轻时以正直而知名,性格沉默,喜读书,后被察举为孝廉;他为西晋时期江南士族领袖之一,被称为“南士冠冕”,又被称为“南金东箭”之一,他深受晋明帝司马绍倚重,被明帝称为“社稷之臣”,为朝廷引进流民帅郗鉴作为抗衡王敦的力量,以自己的威望卧护宿卫六军,助明帝平定王敦之乱;他还善书法,有作品《昨信帖》四行的法帖,著有诗、赋、笺、表共数十篇,还兼通音乐,大体能够尽其美妙。

纪君祥:

元代杂剧、戏曲作家,他善于创作杂剧,著有杂剧《赵氏孤儿》《错勘赃物》《陈文图悟道松阴梦》和《松阴记》等;其中《赵氏孤儿》为元代著名大悲剧,基调高昂悲壮,以歌颂英雄人物前仆后继的自我牺牲精神,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磅礴、凛然的正义精神;《赵氏孤儿》在戏剧发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有不少剧种改编上演,到了18、19世纪,更有英、法等多种译本,登上欧洲戏剧舞台,受到世界注目。

纪映淮:

明末清初女诗人,她从小慧外秀中,博学强记,才思敏捷,有“女神童”之称;成年后她性情贞静,沉稳恬静,文学爱好由对联逐渐转向了诗词,通经史,尤工韵语,琴瑟谐美,俱有诗誉;结婚后她夫妻二人夫妻情深,琴瑟和鸣,后她丈夫被清兵杀害,为了养活小姑子和年幼的独子,她每天外出乞食,挺过了战乱时光,她从不承认自己是清人,以明人自居;她守寡节孝,后一首《秦淮杂诗》名动全国,她被列入“贞节烈女”之列。

纪育沣:

有机化学家,他研究领域涉及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尤其毕生以研究嘧啶化合物著称,用经典方法对一些中草药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属于首次研究;他是一位爱国科学家,坚决拒绝日伪的聘请,抗战期间他讲授有机化学、药物化学和物理化学等多门课程,利用化工厂的废料提炼出化学试剂,用于科研和教学工作;他为人正直,性格刚强,一生孜孜不倦地追求科学事业,为支援边疆科学事业和发展中国化学试剂做出了最后贡献。

纪应炎:

南宋官员,湛江市区历史上登进士的第一人,他为官清廉,名重当时;有人企图攀附他,把白金混在大米里面送来,他发觉了立即把大米连同白金退还;在任期间他招募百姓堵港口防潮水,造良田千余亩,以其租充入县学,补助士子读书,倡导文教;时有富人犯法,他拒绝女婿的求托,坚持秉公执法处理,不留情面,人心推服;村民把他就读每天必经的一石桥,更名“状元桥”,以资纪念。

纪襄廷:

清朝进士,他自幼家贫而发奋勤学,事母至孝,曾获“纯孝性成”匾额一方;他是民国初在云南普洱景谷引种茶叶的老茶人,秉性纯笃,志行高洁,笃信佛法,勤俭持家,乐善好施,发展实业富国的彪炳人物;他倡导种茶,引进茶种,使当地昔日穷乡僻壤变为商贾云集之地,当地茶叶沿着茶马古道源源不断地运往四川、西藏乃至国外;民国云南省教育、交通两司司长、东陆大学校长董泽为其撰写墓志铭,当代王毓嵩联语:“景谷之茶衣食万姓,庄蹻而后见公一人”。

纪子瑞:

“四五”烈士之一,他领家乡工友参加罢工斗争,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曾担任纠察队队长带领队员维护罢工秩序,罢工取得胜利拉开青岛地区工人运动的序幕;他深入日商纱厂,组建日商纱厂工人大罢工取得胜利,带领群众举行游行示威,开创青岛工人阶级由厂内斗争走向社会斗争的先河;他成立枣庄地区第一个党支部,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革命领导者和果敢英勇的工运领袖;被捕后敌人对他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他始终坚贞不屈,誓死捍卫组织、保护同志,英勇就义。

纪亭榭: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少将,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日军入侵后他在辽宁打过游击;抗战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五支队第一总队总队长,晋察冀军区第五军分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张家口军警联合处处长兼卫戍区司令部副参谋长,晋察冀军区独立旅旅长,华北军区直属第二零九师副师长;建国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副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航空兵部副参谋长、参谋长;后入朝作战,又参加夺取浙东沿海制空权的战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