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立秋小诗一首(立秋小诗耐人寻味你值得一读!)


“闲敲平仄两三首,静读诗书方寸心。宋韵唐风文海沐,高山流水遇知音。”依依欢迎您的到来!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起始。斗指西南,太阳达黄经135°,每年公历8月7或8日交节。

"立",是开始之意;"秋",意为禾谷成熟。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过程,立秋是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由阳盛逐渐转变为阴盛的转折。

早在周代,逢立秋那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举行祭祀仪式。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报奏。

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

“细听残韵在,回望旧声迟”,月夜漫步,凉风习习,秋虫唧唧,蝉鸣声渐渐低沉而稀疏了。处处都充盈着浓浓的秋意,思绪万千,吟一首小诗与到访的亲分享。

北斗指西楼,人间又素秋。

墙阴蛩语乱,草际露华浮。

节物催时序,年光逐水流。

何当同剪烛,尊酒话离愁。

——飘雪依依《立秋前夕闲步偶得》

学习诗词的看官可以读下《赏读诗词的同时和我一起学习格律诗写作》,会对你的写作水平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三人行必有我师”如有不同意见或建议,欢迎留言互动或留下你精彩的诗篇。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季节更迭,岁月流转,多情的文人墨客,自然免不了要感慨一番,故留下了许多瑰丽的诗词。

本期依依和各位亲分享一首白居的一首小诗,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语言清新,寄情真挚,耐人寻味。全诗如下: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

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

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

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

——唐.白居易《立秋夕有怀梦得》

《立秋夕有怀梦得》。梦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字,刘禹锡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哲学家。爱好诗歌或者熟悉唐朝历史的亲应该都知道,刘禹锡和白居易其实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他们俩人在晚年闲居洛阳的时候,经常聚在一起吟诗作赋,留下了大量文学著作,如《刘白唱和集》、《刘白吴洛寄和卷》、《汝洛集》等都是那个时期的产物。

从诗题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怀人诗;点明时间,是立秋这天的夜晚;怀念的是诗人的好朋友刘禹锡。

“露簟荻竹清,风扇蒲葵轻。”

露簟,竹席。因其清凉如沾露;风扇,犹风吹。故称。蒲葵,指蒲葵扇。

竹席和荻如同沾了露一样清凉,习习凉风吹得手中的蒲葵扇也变得轻盈了。

古人将立秋为三候:“初侯凉风至;二侯白露降;三侯寒蝉鸣;

立秋后,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

这两句描写了初候的情景,立秋这天晚上,暑意退去,凉风习习,十分清凉。

“一与故人别,再见新蝉鸣。”

自从与好友分别后,再一次见面已是初夏蝉鸣时候。

这两句是虚写,写往日的回忆。

“是夕凉飚起,闲境入幽情。”

今夜忽然变得如此清凉了,清幽的环境却勾起我郁结的情思。

飚起,亦作“飙起”。亦作“飙起”。 迅猛兴起。幽情,郁结、隐秘的感情。

这两句写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勾起了诗人的无限愁思。

“回灯见栖鹤,隔竹闻吹笙。”

重新掌灯看见了栖息的鹤,隔着竹林能听到有人在饮酒。

回灯,重新掌灯。吹笙,喻饮酒。

这两句从视觉和听觉来写,无形中勾起了往日与友人喝酒吟诗作对的回忆。

“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

喝上几杯夜茶,吟咏几首秋景的诗作。

秋吟,指吟咏秋景的诗作。

这两句写诗人独自斟茶吟诗,透露着几分孤独之感。

“所思渺千里,云外长洲城。”

所思慕的人,所思虑的事,远在千里之外的苏州城。

所思,所思慕的人;所思虑的事。

长洲城,苏州别称有吴都、吴会、吴门、东吴、吴中、吴下、姑苏、长洲、茂苑等。故此处指的是苏州。

读过历史的亲都知道,白居易和刘禹锡都曾担任过苏州刺史,在苏州刺史任内,白居易为了便利苏州水陆交通,开凿了一条长七里西起虎丘东至阊门的山塘河,山塘河河北修建道路,叫“七里山塘”,简称“山塘街”。

晚年他回到北方,对苏州也是念念不忘,曾在和殷尧藩的一首诗中写道:“江南名郡数苏杭,写在殷家三十章。君是旅人犹苦忆,我为刺史更难忘,境牵吟咏真诗国,兴入笙歌好醉乡。为念旧游终一去,扁舟直拟到沧浪。”

人年龄越大,也就越喜欢想起以前的事情。所以,这首诗既表现出诗人晚年追忆往事,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及对时光流逝不可追的感怀之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