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词就是表示人、物或动作的单位的词。
量词在语言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帮助我们准确描述事物的数量或形状。
表数量的量词
绝大多数量词是用来表示数量的。
我们一看到它,就大概知道它所描述物品的数量是多少。
比如一根筷子、一双筷子、一桌筷子。
一看就知道,说的分别是一根、两根和十六根。

又比如,同样是形容水的多少。
一滴水,一捧水,一杯水,一壶水,一缸水,一池水,一溪水,一湖水,一江水……
它们各自表示的水的多少,当然也是大大不同的。

表形状的量词
量词除了能够表示数量之外,部分量词还有明显的表形作用。
运用得当的量词,我们就可以直观的想象事物的主要形态特征。
比如,我们常说的一颗牙齿、一颗心、一颗脑袋的“颗”,一听就能想起那圆滚滚的样子。

一根黄瓜
而一根烟、一根毛、一根扁担的“根”,一听就会想到细长的东西。
水由于它本身没有形状,装它的容器是什么形状,它就变成什么形状。
所以表示水的量词是最多的。
表示人的量词
表示人的量词也比较多,最常用的是个、位、口、条。
“个”是最为普遍的用法。
比如一个好人、一个姑娘、一个老大爷、一个小学生、一个演员等。

“位”是较客气的说法。
一位客人、一位领导、一位母亲都无不表现出说话者对描述对象的尊敬。
“口”和“条”的用法都比较有限。
在用“口”表示人的数量时,多少有点嫌弃的意思在里面。
为啥呢?
你想啊,口最大的功能不就是用来吃饭的嘛!

所以当一个家庭的主要劳动力在说“我们家有九口人,却只有两亩地”的时候,不满的情绪早就呼之欲出了!
“条”在形容人的时候,就总是给人硬朗的感觉。
比如十八条好汉。
除了这些量词以外,还有一些不常用的量词也可以用来形容人。这些往往都与具体的情景相联系。

比如一卡车的鬼子、一学术厅的专家、三十桌的宾客、一个班的学生等。
常用量词的记忆
常用量词有很多。
你可以选择分类进行记忆,比如表长度的有,毫、厘、分、寸、尺、米、丈、里、程等。
表重量的有丝、毫、厘、分、钱、两、斤、担、石等。
表时间的有纪、年、月、旬、周、日、时、分、秒、更、夜、代等。
……
也可以用顺口溜进行记忆。
比如,
一则日记两首诗,三张照片信封里。
一篇文章多幅画,一台戏里曲几支?
一首歌儿唱得好,一道命令待遇提。
几场演讲听下去,多少句子一个词!
又如,
一场比赛,多个动作。
一通电话,几番争吵。
一顿毒打,一阵思考。
还有,
一头牛,两匹马,三峰骆驼走天涯。
三尾鱼,四只蛙,一群鸭子嘎嘎嘎。
五本书,六幅画,七棵果树八支花。
九架飞机十辆车,一艘海船全装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