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乘桴浮于海意思是什么(论语解析——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我们还是先看各大名家的解释


朱熹:浮海之叹,伤天下之无贤君也。子路勇于义,故谓其能从己,皆假设之言耳。子路以为实然,而喜夫子之与己,故夫子美其勇,而讥其不能裁度事理,以适于义也。

意思是说:子路好勇,所以说他能跟从自己,这都是假设之语。子路当真了,高兴孔子说自己,所以孔子赞美他勇猛而讽刺他不分辩事理。这里,朱熹把“由”翻译成“子路”,无所取材指子路不能分辩事理

钱穆:先生说:“在这世间,吾道是不能行的了。我想乘木筏,飄浮到海外去,算只子路一人会和我同行吧!”子路听了大喜。先生说:“由呀!你真好勇过我,可惜我们沒处去弄到这些木材啊!”钱穆也把“由”指子路,“无所取材”指没处弄木材

杨伯峻: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他也把“由”解释为子路,“无所取材”指的是子路没有才能。

以上三位都 将“由”解释成子路,但是对“无所取材”却出现分歧。

朱熹认为子路粗鲁勇猛,不能分辨事理;钱穆认为孔子出海,子路没地方搞木材;杨伯峻说子路没有才能。“无所取材”之所以解释如此混乱,其根本原因还在于他们对本章孔子的话没有理解清楚。

本章,孔子在周游列国四处碰壁,遇挫后,心情抑郁,但是并没有丧失弘扬圣人之道的志向,此地不能弘道,自向他处传法,这才有“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的浮海之叹。孔子说过,只要“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于是他拿定主义,乘桴浮于海,去往他乡行道。弟子们跟随的人也很多,他环顾四周从行者众,于是发问“从我者其由于?”

重点来了,“从我者其由于?”这句话,从古至今,都翻译成“跟随我的难道只有子路吗?”,如果真是这种问法,说明除了子路没有其它人跟他去,但事实是跟随的弟子还是比较多的,因此这种译法是有问题的。

这都是这个“由”字造成的,子路,名仲由,字子路。但是,此处“从我者其由于?”之“由”并不是指的“子路”。我们前面讲过,孔子称呼其弟子,一般都“名”后加“也”,像本章后一句“由也好勇过我”,就是指子路,其他还有师也、商也、雍也......等等。这里,“从我者其由与?”的“由”是其本义“原因、理由”。应该翻译成“你们跟随我的理由是什么呢?”

此话一出,“子路闻之喜”,可以想像,子路笑了,而且可能是哈哈大笑,为什么呢?子路心说:“有什么理由,没有什么理由。老师你讲的是对的,我们到死都会跟随你的左右,传圣人之道没有理由!”孔子看到这种情景,心里还是比较宽慰的,于是称赞子路“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啥意思呢?就是“子路比我还勇猛呢,我都不怕,他怕什么呢!”他跟着我就是“没有理由”!这里的“无”,没有。“所”,地方。“取”,找到。“材”,材料,引申为理由。现代社会,也用“材料”来指“理由、根据、原因”,如:写材料,整材料,整某个人的黑材料等等。“无所取材”直译就是“没有地方找理由”

我们讲,学道容易行道难,为将自己的主张行遍四方,孔子周游列国十四年,弟子们跟随他矢志不渝,没有这个过程,哪有至圣先师孔子。

之前所有的解释,其实都没有考虑到其它弟子的感受,我想那种情景下,孔子不会那样去赞美子路,难道只有子路一人愿意跟随孔子?愿意跟随孔子走的人很多,只是子路更豪迈更豪爽!

子路比孔子小9岁,是弟子中年龄比较大的,性情耿直豪爽,嘴快,在孔子面前敢说敢为,论语卫灵公篇第二章有“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这同样是周游列国时在陈国发生的一个故事,陈就是现在的河南周口,孔子绝粮了,几天没有吃喝,随行的人都病了,不能起来。子路忧心忡忡面见孔子,挖苦孔子说“君子也有穷得吃不上饭的时候?”,孔子说“君子虽穷,但是能固守于穷,小人一遇穷困就无所不为了。”其实,正是在这种言传身教下,弟子们才看到老师孔子为行圣人之道不畏难险勇往直前的这种精神。

好,我们来看本章的白话直译: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孔子说:“圣人之道不能施行,(我要)乘木筏过海(去他乡行道),你们跟随我的理由是什么呢?”子路听到后笑了,孔子说“子路比我还勇猛呢,(我都不怕),(他更)没有地方找理由(害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