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国企退休后工资怎么算

国企职工的退休工资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是养老金的主体部分,主要依据个人的缴费年限和缴费工资指数进行计算。计算公式为:

\[

基础养老金 = \frac{(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 \times 缴费年限 \times 1\%

\]

其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计算公式为:

\[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 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times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

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是职工在工作期间个人缴纳的部分所累积形成的养老金。计算公式为:

\[

个人账户养老金 = \frac{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

\]

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和当时的人口平均寿命来确定,计发月数略等于(人口平均寿命 - 退休年龄) × 12。

过渡性养老金

过渡性养老金主要针对1992年底前参加工作的职工,按照工龄和缴费工资指数进行计算。

示例计算

以一位上海国企员工为例,他的42.5年工龄让他的养老金达到了近万元。具体的计算方式如下:

他于1982年3月参加工作,1992年底之前的连续缴费工龄为10年10个月。退休时累计的缴费时间为42年6个月。

他的个人月平均缴费工资指数为1.2032,而退休时上海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为12183元,年龄为60岁,养老金计发月数为139个月。

根据以上数据,养老金的具体构成如下:

基础养老金:5703.6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2172.2元

过渡性养老金:2069.3元

每月他可以获得的养老金总额为9945.1元。

建议

提前规划:国企职工应提前了解退休工资的计算方法,以便更好地规划退休生活。

关注政策变化:退休工资的计算方法可能会随着政策的变化而调整,职工应关注相关政策的变化。

提高缴费基数:在缴费年限和缴费基数相同的情况下,提高缴费基数可以显著提高退休工资。

希望以上信息对您有所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