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八一”怀想:走进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

“南昌首义诞新军,喜庆工农始有兵。革命大旗撑在手,终归胜利属人民”。

南昌被誉为英雄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

多年前,我曾和同事去南昌旅游,前往八一起义纪念馆参观,重温峥嵘岁月,缅怀革命先烈。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位于南昌市西湖区中山路,占地面积5903平方米。纪念馆分一幢旧址和一座新馆。旧址原是江西大旅社,建成于一九二四年,是一座灰色五层大楼,共九十六个房间。一九二七年七月下旬,起义部队到南昌包租下这座旅社,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李立三、恽代英、澎湃为委员的中国共产党前敌委员会。而新馆建于一九五六年,五九年正式对外开放。

进入纪念馆大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一组人物雕像《一代英豪》,纪念南昌起义的五位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雕像右侧就是南昌起义总指挥部旧址。

旧址东边是另一座大型铜雕《南昌起义》,充分展示了南昌起义的历史意义:战士高举驳壳枪昭示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手举马灯象征起义点燃了武装革命的星星之火;高扬的军号,表明起义吹响了人民军队诞生和勇敢战斗的号角。

铜雕后的新楼外有一块印有五角星图案的装饰玻璃方框,十分惹人注意。进入大楼,来到序厅,正中有一座圆雕《石破天惊》:一只有力的大手,从崩裂的石块中伸出,紧扣着步枪的扳机。石块上刻着起义的时刻——一九二七年八月一日凌晨两点。枪上方是蓝天白云,后面是一面鲜红的八一军旗。军旗两侧墙上刻着一组反映南昌起义的浮雕。

当我看完这一切,心里被深深地震撼了。我仿佛看到起义军冒着生命危险,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白色恐怖,升起了鲜红的八一军旗,怒吼着推翻国民党反动派的口号!

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暴动。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1933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成立纪念日。从此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和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

伴着思绪我走进了陈列厅,展陈内容分为两大部分:南昌起义和人民军队的光辉历程。

我们瞻仰着先烈们留下的珍贵实物,听着讲解员的解说,观看着起义部队有关事迹的视频材料。一张张泛黄的历史图片、一件件珍贵的历史资料,展现出人民军队听党指挥、敢为人先、为民奋斗的光辉形象。参观活动不仅缅怀了革命先烈,感受到了革命先辈身上的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时代精神,而且深感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走出展厅,回首那“群星”的塑像,那并不巍峨的纪念馆,我领悟到了“八一”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敢于破旧立新的创新精神;一种忠于祖国,不屈不挠勇于胜利的奋斗精神;一种所向无敌的伟大的实践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听党指挥,是八一精神的核心内涵;为人民谋福利,百折不挠,是八一精神的价值追求;为民族谋复兴,敢为人先,是八一精神的目标指向。

“八一”建军节就要到了,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93周年。在这个时间节点,我们需要重新感悟“八一精神”,擦亮初心,牢记使命。

我感到:“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弥足珍贵”。“八一精神”是经历过战争历练后传承至今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珍惜,并将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继续保持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坚持敢于斗争的英雄气概,始终树立为国为民的服务宗旨,以此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

革命路,曲折漫长!复兴路,我们在路上!

相关文章